第139章 春汛

  且说正兴帝看了贾环的奏折之后,大为触动。

  他没想到贾环对于对外贸易竟有如此深刻的见解,当即便做了批复。

  等奏折下来后,贾环又上了一本写着具体方案的折子上去,连带着原先的折子也要一起呈交,之后便直接留中(留在宫里)。

  几日后,正兴帝便让军机大臣一起商议对外贸易的事宜。

  大周朝的内阁实际上已被削弱了很多的权力,只负责一些例行的公事罢了,一般重大的事情都是由军机处来决定。

  当然内阁大学士也可以兼职军机大臣的。

  不过最终的决定权也在于皇帝,一般来说皇帝是很少专断的,基本上也会听取军机大臣的意见。

  此时保和殿大学士曹秋山,文华殿大学士陈石潭,武英殿大学士何鹏瑞,吏部尚书曾元杰,户部侍郎柳公钰……

  还有兵部尚书贾雨村等也在军机处,忠顺亲王也自是军机大臣之一,这种场合自然是少不得的。

  正兴帝将贾环的折子给众军机大臣看过,众军机大臣对其中所描绘的巨大利益也是深为震惊。

  不过他们也有些不太相信这事儿真的能成,而且他们也因循守旧惯了,只想着安安稳稳地混着就行。

  至于要为国家谋发展,为生民谋福利的事情自是不大感兴趣的。

  而且这个事情也不好弄出成绩来,做不好还会因此遭罪,这些身居高位的大臣现在的处事原则就是一个稳字。

  所以各怀鬼胎的军机大臣谁也没有信心先表态支持这个事儿。

  忽而,文华殿大学士陈石潭先开口道:“陛下,臣以为,西洋国度不过小国尔,我大周朝富有四海,何须与这些小国开展什么贸易。

  只需以礼赠送些金银等器物将其遣送回去即可,也不枉他们远道而来!”

  陈石潭前些时候就秉持着反对的意见,如今他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也是正常的。

  闻言,武英殿大学士何鹏瑞也跟着说道:“陈大人所言极是,臣也觉得我周朝乃是上国,自不必屈尊与这些西夷之邦开展贸易往来……”

  户部侍郎柳公钰倒是持有不同的意见,于是说道:“臣以为若是有利于国家社稷,不妨依照贾修撰所说,先在南方进行通商口岸试点。

  若是有利即可再扩大贸易点,若是无利即可及时关闭贸易点,于我大周朝也无害处。”

  柳公钰是户部侍郎,正二品,他管户部的,自然知道这些银钱的大用处,因而才极力想促成此事。

  而且他也是出身沿海,对于沿海之地的民众需求也是颇为了解的。

  沿海百姓早就渴望能开海禁了,毕竟那样便可多出一条生计出来,也不至于守着那点盐碱地来谋生路。

  正兴帝闻言,倒是有些欣喜,难得有这么个人来支持自己的想法。

  贾雨村见如此多的人持着反对的意见,他自然也不例外。

  随即说道:“臣亦觉得若是开海禁进行贸易,恐沿海诸地百姓会遭袭扰而不利于边地治安稳定。

  且若开海禁,西洋诸国来船也需海师船队监察,亦会耗费人力物力,故臣以为不可图一时之利而开海贸易。”

  ……

  保和殿大学士曹秋山听罢众人所言,才说道:“老臣以为,我大周朝自开朝以来,历代皆是深居海内之地而得以安稳,

  如今若是因贸易而开海禁,西洋之人混入我大周土地之内恐不利于社稷安定,老臣还请陛下三思……”

  军机大臣大多持着否定的意见,让正兴帝也不得不再认真好好考虑下。

  正兴帝当下便将众人遣散,改为择日再议。

  忠顺亲王因想着试验下那些西洋火炮的威力来检验下贾环所言的真假。

  随即便跟正兴帝说明了自己的想法。

  正兴帝当即便答应了下来,特旨便让他自己去做试验对比。

  忠顺亲王领了命,便让人拿了西洋火炮和大周朝火炮等物,来到专门试验火炮的京营场地内进行试验。

  随着试验人员的准备齐全,几门西洋火炮与大周火炮依次朝着不同方位激射而出。

  只听“嘭嘭嘭”几声炸响,火光冲天,炸起了一阵烟云。

  大周火炮的实际有效射程也仅仅5里地多,而西洋火炮的射程竟是足足有个8里地之远。

  而且西洋火炮的威力炸出的烟云比大周火炮的更大,足见其威力更胜一筹。

  见此,忠顺亲王等在场之人无不震撼。

  当即,忠顺亲王立马回宫将这一震撼的消息告诉了正兴帝。

  正兴帝还在为今早上开海贸易一事发愁呢,忽而听闻了忠顺亲王所言,当即也是震惊不已。

  他是不便出宫的,要不然真想亲自去看看,不过当下又派了几个心腹大臣又去验证了一番,得到的结果与忠顺亲王所言一致。

  当下正兴帝更加坚定了要开海贸易的决心。

  当即正兴帝又让忠顺亲王去寻了贾环,忠顺亲王也以军机会议中的问题又和贾环讨论了一番。

  贾环依靠着自己前世的记忆以及自己的理解也给出了各类问题的解决方案。

  忠顺亲王随后又将与贾环所讨论的内容一一与正兴帝说了一遍。

  几日后,正兴帝在大朝会上也就开海贸易的问题进行了一番讨论。

  得到的结果和在军机处讨论得差不多,不过支持开海禁进行对外贸易的官员也更多了一些。

  而且大多数是沿海地带出身的官员。

  由于太多人反对,因而这次朝会依旧是没有商议出个结果来。

  正兴帝见此,也只得再将此事暂时停了下来。

  正在朝廷上下都商议着是否要开海贸易之时,朝廷上却传来了一条消息:因春汛的缘故黄河决堤了。

  已淹没了沿岸的几个县,摧毁了数万百姓的家园,致使百姓流离失所,只得奔逃他乡。

  消息一传到了朝廷上,朝野上下震惊不已,贾环等翰林院官员亦无不动容。

  这天灾人祸最是无情,只是可怜那些当地百姓们。

  不过好在河道官员事先有预防准备,已让当地大部分的百姓进行了迁移,因而没有造成较大的伤亡。

  朝廷又立刻召开了朝会,商议着灾后的安抚工作。

  正兴帝亲自批复国库拨200万银两用于救灾,而且还派遣了工部侍郎肖祁前往赈灾和督查河道的情况。

  近几年来,由于玻璃制造司每年都有五六百万两的收益,所以正兴帝现在面对着赈灾的工作才不用那么焦头烂额。

  这也让他只感叹银钱的重要,因想着贾环所说开海禁带来的巨大利润,他心底倒是没忘记开海通商的想法。

  只不过是在等一个合适的契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