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忠顺亲王的邀请

  且说贾环同林清澜退了出来,回到翰林院内。

  贾环便开口道:“刚才多谢林老仗义执言,下官感激不尽!”

  林清澜道:“没事儿,老夫早看他们几个不顺眼了,想动我翰林院的人,他们也要掂量掂量下。

  不过今儿你到底也有些莽撞了,当然这也不能怪你,毕竟你还是太年轻,往后多磨炼下就好了……”

  闻言,贾环也明白其中的道道。

  贾环当即道:“多谢林老提醒,下官往后定当小心谨慎行事!”

  说毕,贾环辞别了林清澜,又去往了南书房。

  陆铭义见贾环回来,当即也询问了贾环的情况。

  听闻贾环在养心殿内之事,陆铭义当下也深表担忧。

  他也对贾环进行了一番劝诫,不过他也挺为贾环的勇气感到欣慰的。

  待下了衙署,出了宫门,正有忠顺亲王的小厮在那儿等着贾环了。

  贾环一番询问下,没想到竟是忠顺亲王相邀,索性便坐着马车前往了忠顺亲王府。

  王府书房内,贾环端坐于忠顺亲王的下首处。

  忠顺亲王喝了口茶,才开口道:“淑悦近来在你那儿过得怎样,她近来也不大往王府里来,我倒是好久没见她了!”

  贾环心想着忠顺亲王开口问的应该是那朝堂之事的。

  但没想到他竟先提起了淑悦,看来他对淑悦也是挺关心的。

  于是贾环便开口道:“回王爷,淑悦在下官宅院里一向都过得挺好的,若是王爷想见她,我明儿便让她回王府拜望王爷!”

  忠顺亲王摆了摆手,道:“不必了,她在你那儿过得好就行,替本王好好照顾她,本王亏欠她一家实在太多……”

  闻言,贾环忙点头道:“下官一定会的!”

  说完了淑悦的事情,忠顺亲王又开口道:“你今儿在养心殿内的建议倒是挺不错的。

  本王想听你细细谈谈,不妨把你所知所想的和本王说说,你且大胆地说出来,不必有什么顾忌!”

  忠顺亲王想听,想来主要还是因为正兴帝的缘故。

  贾环认真地想了下,才开口道:“那恕下官冒昧了,这西洋之物虽是小器,却有大用。

  西洋所进献钟表等物虽是华美贵重,却不过是摆件罢了,其作用也只能是方便看看时间而已,用处不大。

  不过其所进献的蒸汽机和纺织机却有着极大作用,一台蒸汽机加上纺织机可省下十倍人力不止呢。

  若是我朝能仿制出来,即可源源不断地生产出衣物来。

  衣物多了,价格便会降下来,就能让普通百姓能买得起蔽体衣物,还可以卖给那些番邦以及西洋等国之人以谋取利益。

  若是如同玻璃制造司一样再设立皇家织造司,其所能产生的税币收入恐怕不比玻璃织造司的差。

  而且我泱泱大周朝,有几千万人口,衣不蔽体者何止几百万之多。

  若是人人皆能穿得上蔽体的衣物,想必定会对当今天子感恩戴德。”

  听闻贾环所言,忠顺亲王当即也能想象出着蒸汽机和纺织机带来的巨大财富,毕竟玻璃制造司的成功案例就摆在眼前。

  而且这还有利于实施德政,忠顺亲王想着自己皇兄应该是会感兴趣的。

  贾环也喝了口茶,继续说道:“还有西洋进献的火枪火炮应是要比我大周朝的火枪火炮更为先进一些,绝对是开疆破土或是守土安邦之利器……”

  听了贾环这番说辞,忠亲王有些不服道:“本王觉得那西洋的火枪火炮也就那样吧。

  自太祖开朝以来,我大周朝的火枪火炮亦是无往不利,自不比那些西洋的差!”

  闻言,贾环道:“王爷不妨启奏皇上让人专门进行对比试验即可分出优劣来。

  若下官没猜错,这些西洋人已经靠着坚船利炮拿下了南洋诸岛,只是我大周朝乃是庞然巨物,西洋人现在不敢染指罢了。

  西洋小国之人皆是狼子野心之辈,若是待其火炮火枪等物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也恐怕会对我大周朝不利……”

  闻言,忠顺亲王道:“西洋诸国俱是狼子野心之辈,为何你还要支持与其贸易往来呢?”

  贾环笑道:“凡事有利必有弊,王爷想想,若是我大周朝学会了西洋国度的器物,并加以完善和改造。

  使其比西洋国度的器物更为先进,那西洋小国在我泱泱大国面前便无任何的威胁。

  下官之所以坚持对外贸易,所秉持的不过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之心罢了。

  我大周朝要屹立于世界之巅,必得以在各方面皆领先于环宇诸国,无论军事、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皆要领先……”

  “师夷长技以制夷”忠顺亲王默默念着这一句话,当下也深觉有道理。

  贾环当即又细细地跟着忠顺亲王讲了对外贸易的其他好处。

  忠顺亲王听罢,也被贾环的各种见解认知所震撼,当下又让贾环将其所说的写成奏折,忠顺亲王要代奏给正兴帝。

  大周朝规定,奏折只有京官四品及以上才能上奏,外官则要三品及以上。

  都察院的御史则是无论大小官职皆可上奏折。

  当然还有一些皇帝的耳目专人也可单独上奏折。

  一般其他的人则是按照规矩层层递交给有权上奏折的官员,那些官员再转奏皇帝,当然也可以让都察院的人帮忙转奏。

  也因此很多古代的地方大员都会出现各种以权谋私的现象,上边只要有人压着,上的折子也只能石沉大海,不了了之。

  贾环先前考殿试之时也只是提出完善这一项制度的建议而已,这制度先前就已经存在了,要不然绝对会有人抵制的。

  贾环写完了折子,将其交与了忠顺亲王,便退了出来。

  回到了梨香院,贾环因想着次日便是探春的生日了,多少也送些礼物才是。

  于是他便将先前中状元时得到的一些名家的书法之类的挑了好的便往大观园里来。

  贾环因想着去看下贾兰的学习情况,索性便先朝着稻香村来。

  到了贾兰的书房内,贾环发现这小子还是挺刻苦的,一般这个年纪的小孩子还真的难有这份自律。

  要是让贾宝玉什么也不干,只单纯地看一天的书,那自是不能的。

  贾宝玉最近因听到贾政要回京的消息,所以最近还在一天一百个大字地赶作业呢。

  没多时,贾环便到了秋爽斋的院门前。

  贾环将东西交与了门口的小丫头,叮嘱了几句后正欲要走,忽而侍书走了出来道:“三爷,三姑娘请您进去!”

  闻言,贾环也只得跟着侍书走到了探春的书房里来。

  一进入里边,贾环便看到了墙壁上挂着满满的书法作品。

  不得不说探春的字是写得真好,是一种不同于馆阁体的楷书,看起来颇具特色和美感。

  正在写字的探春见到贾环走进来,当即停下了笔道:“三弟弟,难得你来我这儿一回,快请坐,翠墨,快去沏壶好茶来!”

  贾环朝着探春所指的位置坐下,开口道:“三姐姐,近来可还忙着管理大观园的事儿?”

  探春闻言,说道:“近来琏二嫂子的身子已大好,她也接着继续管事儿,我倒是落得了清闲!”

  贾环道:“这样也挺好的,也免受那些下人们的气,对了,我因想着明日便是三姐姐的生日了,所以带了些薄礼过来看看。

  因明儿还要上衙,所以不能待在家中给三姐姐做寿了,还望三姐姐不要怪罪!”

  闻言,探春笑道:“哪里会呢,谢谢你费心了!”

  说着,贾环又和探春闲聊了几句便退了出去。

  探春送贾环离开,如今她也感觉有些不是滋味。

  本应是最该亲近的姐弟,现在看起来却是相敬如宾的陌路人。

  探春想着自己先前对这个弟弟的确太过于冷漠,竟是连王夫人背地里压榨着自己弟弟多年也不得而知。

  甚至还一味地觉得不过是她们母子咎由自取罢了。

  想到这,探春不禁有些后悔,心里也更多了一份酸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