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脱胎换骨

第215章 大秦之怒!秦骑来袭!!燕国绝望!

  十万秦骑来袭!

  这等场面有何等的压迫,或许唯有此刻守卫在燕国边营的燕军士卒才可以清楚知道。

  无尽的压迫感席卷而来。

  无尽的杀机席卷而来。

  似乎下一刻就要将整个燕国边营踏灭。

  “我燕国,危了。”

  此刻无数燕国士兵看着前方冲来的秦骑兵,眼中都是深深的绝望之色。

  对于他们而言。

  面对如此多的骑兵,他们的边营就如同无物。

  “燕人行刺我王。”

  “罪不容诛。”

  “唯有灭燕以震我大秦天威。”

  “秦之锐士。”

  “为王复仇,所有燕兵一个不留。”

  “今日一战,吾大秦不要活口。”

  “杀。”

  章邯一马当先。

  作为赵封的心腹,更是武道入先天,战场冲杀章邯根本无惧之有。

  “风,风,风。”

  “大风。”

  十万秦骑围燕国边营。

  并没有立刻进攻。

  而是释放出漫天箭雨向着这燕国边营放射。

  无数箭雨遮天蔽日,几乎笼罩了整个燕国边营。

  乱箭齐发下。

  边营内的燕军就如同待宰羔羊。

  “啊……啊……”

  “我们被秦军包围了。”

  “怎么办?”

  “将军……”

  “啊……”

  无数箭雨下。

  这边营内无数燕军被从天而降的乱箭所杀。

  此刻他们迎接的是来自大秦的雷霆震怒。

  为王复仇。

  灭燕国以正大秦天威。

  十万秦骑,每一个人背后有着数十支箭矢。

  此刻疯狂放射着。

  在这大秦主骑营内,十之八九都是曾经的赵骑,胡服骑射。

  他们的骑射战法根本无需多言。

  无尽箭雨洗礼之后。

  便是铁骑直接冲入了燕国边营。

  一场针对这燕边军的屠戮由此开启。

  此战。

  秦骑带着复仇的愤怒而来,自无任何留情可言。

  杀。

  不留降卒。

  所有敌军一律杀之。

  燕国边营的杀戮持续。

  而在虚空之上。

  一条两米多长,纯黑色的黑龙正浮空而动,凡人根本看不到的煞气正在被它疯狂侵吞着。

  而这些煞气的来源正是下方杀戮的战场。

  杀戮。

  血腥。

  这些就是煞气的来源。

  在这无穷煞气涌入龙躯后,这黑龙身上的煞气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着,宛若一道黑雾席卷,而它的龙躯也是正缓缓增长着。

  显然。

  这种煞气让它受益非常。

  看到这黑龙在此间战场出现,显然,它的主人或许距离此地也没有多远了。

  -----------------

  燕国,蓟城!

  “边关急报。”

  “速速闪开。”

  “边关急报……”

  一个手持令旗的燕兵带着急切,策马向着这燕国的都城内狂奔而去。

  面对这急报兵,没有任何人敢阻拦。

  所有人纷纷退开,不敢耽搁一份时间。

  急报传达。

  无论是哪一国都是极为重视的,一旦阻挡必是大罪。

  “边关急报?”

  “难不成是北边的东胡来犯了?”

  “应该不会吧,东胡已经与我大燕签订通商之约,应该不会犯我大燕。”

  “难道是秦国?”

  “这更不会吧。”

  “秦国灭魏国还不到半载,他们难道还有余力攻我燕国不成?”

  “对,他已经动兵灭了魏国了,国力损耗想必也是极大,断然不可能有余力攻我燕国啊。”

  “不仅仅是国力,他秦国如若攻我燕国那就是师出无名,我大燕已经与齐楚两国签订了攻守同盟之约了,一旦秦国兴无道之兵,齐楚两国必然会动兵来援。”

  “就算秦国再强,他们又不可能是我三国合力的对手。”

  “应该是如此,不过此刻急报还是要看情况,究竟是东胡还是秦国……”

  看着这急报兵一路疾驰,城池内的百姓也是议论不断。

  对于他们而言。

  这些也只能臆测几分,不知根本。

  而此刻。

  燕王宫,朝议大殿内!

  “启奏大王。”

  “秦国动兵来犯。”

  “如今已经攻破了我大燕边营,正向着边城云东城进攻。”

  急报兵跪在了大殿内,声音颤抖的禀告道。

  话音一落。

  整个燕国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大惊之色。

  坐在王位上的燕王也是脸色大变,老脸上涌现了一种惊慌。

  “这怎么会?”

  “我大燕不是刚刚派遣使团出使秦国不久吗?”

  “为何秦国会忽然来攻?”

  “没有理由啊。”

  “师出无名。”

  “秦国他们应该不会如此莽撞,难道秦国不怕齐楚两国出兵援我大燕?”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

  朝堂上的燕国大臣议论纷纷,都涌现了不解之色,但更多的还是对秦国的恐惧。

  “好了。”

  燕王冷喝一声。

  纵然此刻他心底也是无比慌乱,但他却不得不镇定。

  “大王息怒。”

  朝堂上的燕臣纷纷一拜,不敢再说话。

  “确定是秦军进攻?”燕王凝视着急报兵,声音有些不相信。

  “回禀大王。”

  “确定。”

  “秦军举复仇之名,十万铁骑攻入我大燕疆土,并且兵锋所过,凡我大燕将士皆不留活口。”

  “秦军一路攻杀,我大燕驻守边营一万多将士几乎全部被秦骑屠尽,只有少数不到数百人逃入了云东城。”

  “而且……不仅仅是秦国骑兵,似秦国整个武安大营都动兵了。”急报兵颤声回道。

  闻言!

  燕王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

  “这是为何啊?”

  “秦国绝对不会无端动兵,他们没有对我大燕出兵的理由。”

  “而且寡人派去出使秦国的使团都未曾归来。”

  “难不成是使团出了什么事不成?”燕王此刻心情是越来越凝重。

  在这王位上坐了几十年了,燕王虽然不是什么明君雄主,但自然也是有着属于他的王道眼界的,这一次秦国忽然动兵,必然是使团上出了什么事了。

  “速速派使臣去齐国与楚国。”

  “言明秦国出兵攻我燕国,请求两国响应盟约之定,出兵援我燕国。”

  燕王镇定下来,立刻对着下方负责出使之事的朝臣下令道。

  如今秦国来攻,他虽然慌张,但终究还是没有到达完全恐惧的地步,毕竟他已经与另外两国签订了攻守同盟之约。

  秦国师出无名,两国必然会发兵来援。

  这在燕王目前看来,便是如此的。

  “臣领诏。”

  负责出使之事的大臣立刻应道。

  “庆秦上将军。”燕王又看向了武臣第一人的庆秦。

  “新兵募集如何?训练如何了?”燕王立刻问道。

  “回大王。”

  “在三个月前诏令发布,应征入伍者到现在总计不到十五万人,他们大多人也只是基本训练了几分,战力不强,而且战甲,兵器,还有诸多辎重都未曾发放。”庆秦立刻回道。

  “怎会如此慢?”燕王眉头一皱。

  “大王。”

  “时间太过仓促了。”

  “毕竟如今的世道下,这十五万新兵也都是带着几分强征才入伍的。”庆秦无奈的说道。

  如今天下。

  秦国强大而诸国弱。

  民间的百姓自然也知道如果入伍,未来必然会面对虎狼之秦,而面对秦军那就等同于九死一生。

  而王诏下达。

  起初是没有多少人应征入伍的,最终,庆秦也只能下令强征,毕竟这也是燕王的要求。

  每一户,家中有男丁者,强征入伍。

  这也如同昔日的魏国,魏无忌为了护佑魏国抵御秦国,穷兵黩武。

  燕国也落得此局了。

  只不过相比于魏无忌有着近两年时间运作,而燕国从燕王决定到施行,现在满打满算也只有四个月,政令下达举国,至少也需要一个月时间落实,再行招募,运兵,这也需要时间。

  严格算起来。

  这十五万强行征召的大军几乎都没有受过训练,就是被强行征召的青壮百姓罢了。

  甚至于他们连兵器都有很多没有。

  这等战力遇到秦军,结果显而易见。

  “传令下去。”

  “以举国之力打造兵器和战甲。”

  “纵然有齐楚两国之助,我大燕也不能不防。”

  燕王对着庆秦交代道。

  他燕国举国战力只有那么多。

  四十万兵力,包含了郡兵。

  而现在多了十五万新兵,似乎也并没有带来国力的增强。

  “可恨。”

  “秦国竟然敢如此快动兵,甚至都没有给寡人准备时间。”燕王此刻心底也只能暗恨。

  这事情已经脱离了他的掌控了。

  他是真的没有想通,为何秦国会忽然动兵?

  这才刚刚灭魏不到半载啊。

  就算国力余足,难道他们就不怕长久打下去?

  一旦动兵,这可是要面对三国之力啊!

  与此同时。

  燕太子府!

  燕丹背负着手,站在了一处殿宇阶梯上。

  脸上表情沉稳,眼中带着几分期待。

  “算算时间。”

  “秦舞阳与荆轲应当功成了。”

  “无论如何,这一次嬴政都必然会死。”

  “嬴政再如何聪明也不可能想到荆轲会行刺于他,更不会想到匕首会藏在舆图之中。”

  “此策必成。”

  此刻的燕丹也是十分的高兴,对于这一次行事,他自觉十拿九稳。

  如论如何。

  嬴政必死无疑。

  以荆轲的身手,只要靠近了嬴政,一击必成。

  哪怕只是刺破一点皮,匕首之上见血封喉的剧毒也可以让嬴政毙命,纵然是医术再如何了得的御医都不可能解决。

  “唉。”

  一声叹息声在燕丹的身后响起。

  “渐离。”

  “难道你心中有所不忍不成?”燕丹回过头,语气有些不悦的道。

  “说到底。”

  “昔日我们三人在邯郸城彼此相依,今日怎会走到了如今地步。”

  “回想当初,心中又如何释然。”

  燕丹身后,一个抱着琴的男子缓步走了出来。

  “嬴政早已经不是当初的赵政了。”

  “当初他曾说过一旦归国,必会灭赵扶燕。”

  “可他又是如何做的?”

  “当初赵国来犯,他作壁上观,是我大燕付出了国力损耗的代价才让换取他出兵,如此忘约之人当真是可恨。”燕丹一脸仇恨的说道。

  听到这话。

  高渐离也是摇了摇头,似乎有些不认同。

  或者说。

  这燕丹也实则是太过天真了。

  带着几分孩子气。

  昔日嬴政在邯郸为质子时才多少岁?

  九岁吧?

  一个稚子之言,这燕丹竟然还当真了。

  而且。

  国与国之间的利益他是丝毫不提。

  只以他燕国为主,搞得嬴政好似是他燕国的人一样。

  当真是天真无邪啊!

  “嬴政一死。”

  “秦国必乱。”

  “秦国一乱,三晋之地必乱。”

  “不仅秦国将失去来犯我大燕的能力,三晋之地乱象四起,我大燕或可趁机扩张。”

  “这一次行刺之策当真是一举两得。”

  “等到秦国的消息传回来,父王必会高看于我,我大燕百姓也必然会高看于我。”

  “我姬丹将会是整个大燕的功臣。”

  燕丹伸出手,十分激动的说道。

  为了这一天。

  他真的是布局太久了。

  为了这一天。

  他也付出了太多了。

  “可你想过,如若行刺失败了,那对于燕国而言将会是一场灭顶之灾。”

  “如此行刺之举。”

  “燕王或许会被秦屠戮。”高渐离缓缓开口道。

  不料。

  在听到这话后。

  燕丹眼中涌现了一股愤怒。

  猛地转过身,死死凝视着高渐离:“不可能失败,我绝不会失败。”

  “嬴政必死!”

  看着燕丹这疯狂的样子。

  高渐离眼中也闪过了一抹惧色,也不敢再说什么。

  虽然与燕丹从小一起长大,可毕竟身份地位在那里摆着,一旦真的触怒了燕丹,或许他会动手。

  “荆轲啊。”

  “唉。”

  高渐离心底一叹。

  也就在这时!

  一个府中的门客快步跑来,脸上带着急切之色。

  “太子。”

  “出事了。”

  “出大事了。”

  门客快步跑来,跪在了燕丹的面前。

  “什么事?”

  “是不是秦国出事了?”

  燕丹眼中闪过喜色,连忙上去问道。

  “太子怎会知道?”门客表情一惊。

  “是不是嬴政死了?”

  燕丹又追问道,眼中闪过狂喜。

  “太子。”

  “秦王怎会死?”

  门客一脸不解的看着燕丹,似乎不解燕丹为何会问出此话。

  而燕丹则是愣住了。

  “秦王没死?”燕丹眉头一皱,急忙问道:“那你所言秦国发生了何等大事?”

  “秦军越过了边境,攻入了我大燕国境。”

  “我大燕边境一万多守军几乎被秦军屠尽。”

  “秦军如今大规模向我大燕进攻了。”门客急忙说道。

  此话一落。

  燕丹的脸色在瞬间变得煞白。

  原本自信的表情此刻变得慌张,脚步也变得踉跄起来。

  “太子这是怎么了?”门客不解的问道,十分恭敬。

  一旁的高渐离脸色也变了:“失败了,绝对是失败了,所以秦国对大燕动兵了。”

  “不可能。”

  “这不可能啊。”

  “嬴政怎会避开荆轲一击?”

  “这般完美的计划。”

  “还有樊於期的人头。”

  “嬴政对樊於期恨到了极致,有他的人头在,荆轲完全可以取信于嬴政。”

  “必然可以近身。”

  “怎会行刺不成啊?”

  “难道真的是天要亡我大燕?”

  “苍天,你怎会这般无眼啊?”

  燕丹此刻浑身都在发颤。

  只是听到秦军进攻,燕丹就明白这一次行刺计划绝对失败了。

  要不然秦国断然不会无端进攻。

  “这一次秦军无端攻我国境,还高举着复仇之名。”

  “朝中传来了消息。”

  “大王已经派遣使臣前往了齐楚两国,请求两国出兵。”

  “秦国此番兴无道之兵,齐楚两国必然不会坐视,一定会出兵援助,所以太子无需太过担心了。”

  看着燕丹变得无比凝重的脸色,门客又立刻说道。

  他自然是以为燕丹是担心秦国来袭燕国抵挡不住。

  殊不知。

  这完全是燕丹此刻已经被恐惧所笼罩了。

  “师出无名?”

  听到这四个字。

  燕丹的脸色再次变得煞白。

  如果这一次行刺真的功成了,那秦国的确会遭受难以想象的重创,可一旦失败,那他秦国动兵就不会是师出无名了,而是师出有名。

  齐楚两国就算签订了盟约也无法出兵援助。

  因为是他燕国派人行刺的。

  “我该怎么面对父王?”

  “该怎么去面对大燕朝臣?”

  此刻。

  燕丹心底涌现了一种恐惧。

  一直以来。

  燕丹这般迫切的想要证明自己的原因是因为他的父王。

  因为从始至终他都觉得自己父王小看了他,所以他想要证明自己,而这一次行刺之事也是他最大一件证明自己的事。

  一旦成功!

  燕丹甚至可以想得到自己父王会怎样夸赞自己,又能够想得到大燕的百姓会如此敬佩自己。

  但现在。

  一切都是他的幻想了。

  “太子。”

  “如今你根本无需烦忧,此事大王自会有所定夺。”

  看着愣神的燕丹,门客再次出声道。

  “滚。”

  燕丹怒斥了一声。

  “诺。”

  看着忽然暴怒的燕丹,门客吓得一激灵,急忙退了下去。

  燕丹一脸惊恐,已经不知如何面对了。

  因为他闯了大祸了!!

  而此刻。

  燕国朝堂上。

  正在燕王下着诏谕,命庆秦领兵迎战,命人出使齐楚两国时。

  殿外再次传来了一阵脚步声。

  又是一个急报兵快步跑了过来。

  “启奏大王。”

  “急报。”

  “事关秦国为何对我大燕动兵急报。”

  “乃是潜伏在秦国暗探冒死传回。”

  急报兵跪在地上,手中高高举着一封未曾开启的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