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充一脸颓败,贾濬冷冷开口道:“听祖母说,祖父初入仕途,是在并州做郡吏。后来迁升渑池县令,又拜弘农太守。祖父自幼好学,熟通经典与兵法。随曹丕伐吴时,进封了阳里亭侯,加号建威将军。石亭之战,率军拼死救出曹休。祖父担任豫州刺史期间,兴修水利,凿通运河二百余里,便利民生。世人感念祖父,为河渠命名“贾侯渠”。祖父还曾应魏帝之请,在太学授过课。祖父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世,为魏国的统一耗尽心血。到最后,也不过是个亭侯。阿父若求的是高官厚禄,那阿父无疑是成功的。”
贾充坚定的摇头,沉寂片刻后道:“我只想让家人的日子过得更好些,希望贾府人丁兴旺,阖家美满幸福。”贾充要的其实很简单,只是他在前进的道路上,忘了初心,失了本我。贾充起身,准备洗gān净脸上的泪痕,看着水盆里的自己叹道:“老了,我已经不是从前的样子了。”
贾濬坐在一边的椅子上,心里平静的劝道:“祖母说,人生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年幼时经历一些事,逐渐到了青年。青年经历一些事,逐渐到了中年。中年经历一些事,逐渐到了老年。阿父,这些不过是成长的过程,都不是结局。过去了的,我们不能改变,但是我们永远都有重新开始的机会。贾府还有人在,未必没有人丁兴旺,阖家美满的时候。”
贾濬的话很明白了,贾充连丧两子,因自己年迈,于子嗣上没了信心。但是贾府还有人在呀,贾濬和贾午都还没有出嫁。贾濬定给了邓家,肯定是要嫁出门去的。可是贾午和韩寿,贾充完全可以招赘韩寿入贾府为婿的。想到这里,贾充整个人,又活络了几分。开始准备二女儿贾濬的嫁妆单子,和贾午招赘的喜宴。
贾濬送还定亲礼
贾濬自得知邓家平反,贾充有意和邓家继续之前的婚约时,心里就并不是很情愿。但是碍于柳氏的遗愿,贾濬犹豫了一阵子。自从吉迁里回京遇险,外界关于自己以及贾府的传言,都不是很好。流放在外多年的邓朗,对京中诸事并没有亲眼得见,若是他日有人在邓朗面前故事重提,邓朗心中难免会生出芥蒂。虽然她见过邓朗两面,但是她对眼下的邓朗,也是一无所知。
贾濬思来想去,命青田把邓朗多年前送到贾府的定亲礼,原封不动的送回了邓家。吩咐完,贾濬就去找了贾充,希望他能打消和邓家定亲的念头。贾充听了贾濬的话,眉毛都要拧到一处了,不悦道:“你都二十几岁了,你阿姊的孩子再过两年都要定亲了。邓家虽然蒙难流放了几年,但是邓家的声望还在,邓朗应召回来就是郎中。论家世,论品貌,都配的上我贾公闾的女儿啊。”
贾濬闻言笑了笑,她知道邓朗优秀,是足以匹配自己的才俊。但是她不确定,名声败尽,只有高位的贾府,还是不是邓朗心中所求。贾濬不好把自己的疑虑说出口,她怕贾充难过。
世人眼中,现在的贾府,就是奢靡腐烂透顶的门户。没有人记得贾充为朝廷费劲心力,兢兢业业效劳了三十几年。他身为王妃和太子妃的两个女儿,身份显赫得盖过了,他这个为大晋朝安邦定国的郡公。而贾濬被陷害,贾午被那位客卿出卖掉的名声,盖过了贾府所有的功勋和荣华。
贾充带兵在外征战多年,是出了名的杀伐果断。但是他对家人的态度,和战场上截然相反。郭槐一次次触碰他的底线,又因性情bào戾,变向害死了自己的两个儿子。贾充对郭槐早已心灰意冷,贾充最终也只是选择了无视和冷漠。贾充心里懦弱又好胜,贾濬不想把事实说的太直白,她担心贾充不敢面对外界眼中贾府的不堪。
这一切若是早在二十年前发生,贾充或许会休弃郭槐。但是他已经老了,他折腾不动了。从他对郭槐母女放纵跋扈的视而不见,和幼子离世的淡然表现就能看得出,贾充对自己的这个家,已经放弃。贾濬的婚事和贾府的后嗣,是他仅有的牵挂了。
邓家郎君品貌前程,但凡有一样不遂人心,贾充都会答应贾濬拒绝和邓家结亲。但是事实恰恰相反,贾濬知道贾充不会点头,也不多费口舌,丢下一句:“阿父,我只是通知您一声,我不会和邓朗定亲的。”说完就离开了。贾充不以为然,哼道:“待邓家安顿妥善,老子就主动去邓家提亲。”
曹薇在果然不是吃素的,自邓家回到京中,常以曹氏之名探望邓家老夫人。邓老夫人在外流放,受了几年的奴役之苦,早已不是往昔的模样。见到落落大方,言行得体的曹薇在,也是感慨颇深。曹薇在无意间提起了曹氏的几个学生,贾濬作为曹氏最得意的门生,曹薇在自然也要多加描述几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