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玉米上市,这天清晨开始甜香的味道就飘荡在京城的街角巷口,一下让睡梦中的人也咂起嘴唇来了。这时代盐虽贵却还不缺,糖可是比盐贵比盐稀罕又质量也比盐更差的高档品。
正是如此香甜味愈加诱人,比二十一世纪更让路人生起购买之后大啖的欲望。另外金黄色的外表玉一样的光亮这玉米二字呼之欲出,再说价格说贵也还好,比肉包子肯定便宜,因而这甜玉米之名与美味只经一个早晨就传遍了千家万户。
为将玉米推销出去吴世杰等人也是经过一番讨论才作出的,这个决定就是在供销社下分设一个销售部,这个销售部负责采购与批发销售。
如此模式所以街角巷口的摊贩并不是供销社的人,那些人是真正的小摊贩,只有几家铺子才是供销社直接经营的。
这样做很好理解,因为吴世杰他们自己直接派人代价大外,这些人不可能有事无事呆在京城,就是在京城雇用也不合算,但是召集一些小贩将玉米让他们尝尝,然后允许他们赊销并提供技术与工具,这些小贩觉得有利可图就成了。
卖嫩玉米的技术与工具都是很简单的,只要有行灶与锅水煮就可以。但穿越众觉得如此烟熏火燎档次太低,不如提前推出蜂窝煤为京城人民造福。
这蜂窝煤怎么会给京城人民造福?原因是蜂窝煤可以大幅降低煤的消耗量,少生炉子与燃烧干净对京城污染治理也是有极大的好处。
当然吴世杰他们也没有一统京城蜂窝煤供应的意思,主要是这个工作不好做,需要大量人力又收益不高。因为那是摆明了靠效率与成本才能立脚,所赚的钱一年下来也是有限。
现在京城最多不过百万人,每年每人用一两银子煤一半以上乃是煤钱。再下来租地办厂、制蜂窝煤、运蜂窝煤及零售费用一年五万利润已经极点,这还有可能要打生打死去与小老板拼。
与其争这个还不如争那个蜂窝煤的模具,那个东西简单但铁匠打制困难,穿越众运点铁管、小园钢之类切割钻孔,生产成本低于这时代的十分之一,谁也竞争不了。
还有炉子、烟道的铁皮,火炉的铸造这时代的技术肯定是竞争不过穿越众有跨时代的来源及技术,那才是穿越众该干的而不是与这时代的人争蜂窝煤生产权。
为此吴世杰等规划将这当作铁工场发展的产品之一慢慢开始投入生产,生产蜂窝煤炉子需要耐火炉芯,生产火炉需要铸造,这两样也不是一下就能生产出来的,还有炉子外壳与烟道有了铁皮没有板金工技术的铁匠也需要学习。
因而这次卖玉米的炉子与不锈钢锅子乃是现代产品,只有蜂窝煤是自己买了模具生产的。罗家岙就在门头沟不远,也有煤的露头,砖瓦、石灰窑要求不高也没人管所以自己挖的烟煤。
蜂窝煤烟煤不行只能用无烟煤,这次专向门头沟那边买的。因为有煤吴世杰等人还商量过是否在这里办钢铁冶炼厂,只是算了一下还是放弃了,主要是都是零星小矿不合算。
用上蜂窝煤炉与不锈钢锅子,卖嫩玉米的档次直线上升,加上味道好价格也不是太高,还是第一次见到,所以嫩玉米卖出了白米价,这样一来这收益达到了成本的四五倍,属于绝对罕见的奇迹创造了历史。
只不过一亩才四千零一点棒玉米,罗家岙、收留的流民每人最少一个尝尝鲜,整个玉米种植也没有挣大钱。当然这只是在穿越众看来如此,罗家岙人却是羡慕到垂涎欲滴,觉得种玉米与抢钱一样。
玉米上市时招收流民开荒种植的少量蔬菜开始上市,这时大田蔬菜还有,一般蔬菜可不大贵。蔬菜在这时代正常情况下大概在粮价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只是属于劳动辛苦菜农也比粮农好不了太多。
可穿越众生产的蔬菜有西葫芦、西红柿、钳椒、新品南瓜、土豆等等,反正不是前所未有的新种类,也是改良成优质新品,上市后还将菜肴做法推荐给饭店,让中上层与客居京城的消费者很快就接受了这些新品蔬菜,虽然它们上市时就与粮食差不多价格,但还是供不应求。
主要是供应量少了一些,每日万斤左右让人尝新困难,不过后面价格越来越贵,乃是这时已经不见其它蔬菜了,只有穿越众的马车每日会将蔬菜从罗家岙方向运来。
到了九月还可以大量供应各种新鲜蔬菜肯定是暖棚的功效,这时的气候凌晨已经有霜,这京城地面除了白菜几乎没什么其它蔬菜,有也收尾了。
暖棚出太阳午时时虽然棚内太热但这只要打开门通通风就可以了,但如果没有塑料薄膜的暖棚原野的蔬菜是无法再种植了。
何况就算是江南接下来也是只有很少几种蔬菜也是基本上停止生长或生长极为缓慢,很大程度仅是在地里不冻死而已。因而塑料薄膜的阳光大棚在蔬菜供应上是居功至伟的,在没有这技术之前咸菜干菜必不可少,甚至是在某些时候只有这些东西。
但塑料薄膜大棚乃是二十世纪后期才有的产品与技术,这时代的农民根本不会,也没有文化,不可能如后世农民买一本农技书自学。
罗家岙人与收留的流民中也没什么菜农,于蔬菜种植甚至是其它农作物种植上都是门外汉。这一来刘伟工作真是十八人中此时最忙的一个,自从种玉米开始就不得闲。
相比之下种玉米最简单,与种高粱差不多,只是后世种植技术罗家岙的农民需要刘伟指导才行。种玉米已经需要每一个工作都召集农民作示范与讲解,让流民种白薯、土豆、各种蔬菜愈加麻烦,因为流民都是北方偏远地方人基本上之前仅种过青菜。
因为如此刘伟每次都要向选拔出来的农技员先作讲解与示范,每日巡视田边地头发现问题马上纠整,还好不施化肥不用农药,不然问题多多忙不过来的。
就算是如此塑料薄膜大棚还是成为一大难点,好在种植面积一开始很少,又从流民中挑选出识些字机灵成熟好学,即最好的一些人来从搭棚开始,包括看温度、湿度,及冬季利用烟道给暖棚加热逐项学习才一步步走上成功。
这中间还有不用化肥种蔬菜肥力不足蔬菜质量产量低的问题,为此刘伟采用堆肥的办法。其实堆肥简单环保减少病虫害加灭菌,只需将植物秸杆、根茎、叶子,动物瀵便,泥土混杂一起堆起来发酵就可以了。
那是少量腐殖质在土壤中分解很慢也不彻底,但堆一起发酵引起的热量让厌氧菌的作用一下提升几十倍,让腐殖质迅速分解的一个利用厌氧菌技术。
只是这技术在后世人力成本太高而没有人肯用,但这时代却是无人懂才没有运用。正好刘伟他们不可能大量向明末运化肥,人力成本又低才是最合适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