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中华世纪谈

43吴国灭楚

  公元前506年——前501年吴灭楚。秦国助楚复国。齐国与晋国争霸。

  柏举之战失败后,楚军的败兵向郢都方向逃窜。吴军一路跟踪追击。夫概作为先锋冲杀在最前面。

  楚军败兵逃到清发河(汉水支流)。夫概止住军队,说:现在攻击楚军会逼他们背水一战,我们“半渡而击”肯定容易得手。

  楚军见吴军没有发起进攻,迫不及待抢渡汉水。在楚军一半已经渡过河,一半还留在这边岸上的时候,吴军突然发起进攻。

  已经过了河的楚军不肯回来帮忙。没过河的楚军只想怎么赶在别人前面渡过去。楚军争相渡河逃命,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滞留在河这边的楚军全部被吴军歼灭。

  逃过河的楚国残兵继续向郢都逃窜。吴军如影相随。

  楚军又饿又累停下歇息,埋锅造饭。孙武看到远处炊烟弥漫,知道楚军正在做饭,命令部队悄悄地接近楚军。

  听到楚军吹号开饭,孙武下令进攻。楚军见吴军杀来,扔下碗筷仓皇而逃。吴军捡起碗筷吹号开饭。

  饿得前心贴后心的楚军再也跑不动了,被吃饱喝足的吴军赶上。夫概率领先锋军冲上去恣意砍杀。眼看楚军就要全军覆没,沈尹戌领兵赶到。他拦住夫概大战一处。

  原来,沈尹戌率领一支楚军去烧吴军的战船,中途听说囊瓦提前发动进攻,急忙率军回返。他离柏举还有一天路程的时候,楚军在决战中败给了吴军。如果吴军按照阖闾的命令继续跟囊瓦在柏举对峙,将在第二天受到沈尹戌和囊瓦的前后夹击。夫概自作主张发动攻击,歪打正着拯救了吴军。

  夫概跟沈尹戌缠斗在一起。

  孙武见状,弃夫概不顾,挥军直杀郢都。沈尹戌见状急忙放下夫概去追孙武,在雍澨(shì湖北樊城)追上孙武,跟孙武又战在一处。

  随后赶到的夫概也不管孙武,绕过雍澨直取郢都,杀至郢都城下。

  郢都在囊瓦当政期间加固了城墙,并且在城外增建了两座卫星城,作为掎角保护郢都。如果楚昭王固守待援,孤军深入的吴军肯定无法攻克郢都,最终不得不撤走。

  但是楚昭王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根本没见过什么阵仗,眼见楚军节节败退,吴军势如破竹,第一个念头就是跑。他带上几个亲信弃城而逃。郢都守军无心抵抗。郢都不攻自破。

  雍澨那边,沈尹戌身先士卒率军击败了孙武,但自己也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他听说郢都丢了,如同被兜头浇了一盆冷水。部队军心大乱无心再战。孙武再次打过来时,楚军一触即溃。绝望的沈尹戌为了不做吴军的俘虏,让手下把自己的头砍下来带走。

  楚昭王渡过长江南逃。晚上睡觉休息的时候遭到强盗袭击,多亏手下拼死相救才逃过一劫。当他逃进随国(湖北随州)的时候身边只剩下一个弟弟和一个大臣。

  随国是西周的封国,在楚成王时代沦为楚国的附属国。

  吴军追到随国。但随国拒绝交出楚昭王。虽然他们也恨楚国,但觉得在别人落难的时候出卖别人不仗义。他们骗吴国人说楚昭王已经逃走了。吴军要求进城搜查,遭到随国人拒绝。吴军不愿攻城,便撤走了。

  吴军进入郢都。郢都的金银财宝牛羊美女都是他们的战利品。吴国人是比楚蛮更蛮的蛮夷。他们进入郢都后彰显蛮夷之本色,肆意奸污抢掠,挖坟掘墓,无所不为,无恶不作。

  吴王占据了楚王宫,依次享用楚王的细腰美女。吴国大夫住进了楚国大夫的家,恣意享受他们的妻妾服侍。吴国将士占据了民宅,奸淫了他们的子女,并且男女不论。

  夫概看中了囊瓦的家,但阖闾的儿子已经捷足先登。夫概让他搬出去他不肯,派兵把他撵了出去。

  他们完全沉醉于享受胜利果实,没人也没时间考虑如何保住成果。

  据说兵圣孙武也没能免俗。“伍胥、孙武、白喜亦妻子常、司马成之妻,以辱楚之君臣也”。

  伍子胥开始实施他的报复计划,拆了楚国的祖庙,挖了楚国的祖坟,还把楚平王的尸体从坟里拉出来鞭打斧剁搞得稀巴烂。

  孙武曾建议保留楚国的祭祀、宗庙、社稷以安抚楚国百姓,但没人理他。

  楚昭王在随国组织了一个流亡**,派他的大夫申包胥去秦国借兵。

  秦国现在已经没落到二流强国了,不想管这闲事。但申包胥站在宫殿外大哭不止,七天七夜,水米不进。秦哀公被感动,说我们秦国要有你这样的忠臣该多好啊!

  秦哀公借给他500乘战车助他复国。

  那时的战车都是车步兵混编。一乘战车配若干步兵。根据西安出土的秦始皇兵马俑来看,秦国配备68名步兵。500乘战车就是大约三万多人的部队。

  吴国兵力也是三万左右。《孙子兵法八十二篇》记载:吴国“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三万,兴兵伐楚”。吴军跟秦军人数相当,但战车多一倍。

  临行时,秦哀公与申包胥以诗作别,诗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意思是:你没衣服我解袍,你有困难我撑腰。背起弓弩扛起矛,兄弟跟你走一遭。

  申包胥带着秦军,沿途又收集了一些楚国败兵,反攻楚国。

  正在郢都外围扫荡楚国残余势力的夫概首当其冲。但他在和楚秦联军交锋中败下阵来。

  败军的夫概没有去阖闾那里接受军法处置,而是潜逃回吴国自立为王。他说阖闾战死,遗命他来接班。那时人也没电报电话不知道前线情况,竟信以为真,让夫概顺利登位。

  阖闾见秦军杀到率军迎战,但是连战连败,只得放弃郢都撤兵回国。

  楚昭王在流亡9个月之后回国复位。

  阖闾从楚国撤兵而回。夫概试图阻止阖闾回国,被阖闾击败,逃往楚国投降了楚昭王。阖闾料理了夫概,重登王位。

  吴国灭楚以弱胜强,虽有极大的侥幸成分,但伍子胥、孙武依然功不可没。阖闾论功行赏,提拔伍子胥为相。他也想提拔孙武。但孙武辞官不做归隐山林,从此不知所终。

  阖闾打败了霸主楚国在江湖中扬名立万。诸侯无不对它敬畏三分。

  柏举一战打破了晋楚南北并霸的局面。楚国虽然恢复了社稷但强势不再,彻底丢掉了霸主的地位。晋国虽然勉强保留住霸主之位,但伐楚无功而返,蔡国被围时作壁上观,霸主名誉严重受损。晋国没有尽到霸主责任,在诸侯中间声望大跌。

  有人凭借此战把吴国列入“春秋五霸”。但根据霸主的评选标准,吴国显然还不够格。他跟中原鲜有交往,更不参与中原事务。他自立为王跟周王室分庭抗礼,属于华夏的分裂势力,与霸主替天行道、维护天下安定团结和平统一的宗旨背道而驰。吴国充其量算是地方一霸,也就是地头蛇。

  “春秋五霸”这个提法的出处已不可考。至少有七本古籍提到“春秋五霸”,但名单各异。公认的霸主是“齐桓晋文”,其他都属于凑数。

  晋国称霸时间最长,但在晋平公之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柏举之战后,跟晋国并霸的楚国被吴国一度灭掉,也连累晋国遭诸侯轻视。

  郑国肆无忌惮地入侵跟他有宿怨的许国,把许国给灭了。

  晋国的铁杆盟友鲁国打着替霸主晋国惩戒郑国的旗号出兵伐郑,一举攻占了匡地(河南新乡长垣县)。回兵的时候,鲁军从卫国横穿而过,耀武扬威恐吓卫国。并且包围了当年被齐国侵占的郓地(山东菏泽郓城县),逼迫齐国把郓地还给鲁国。

  感受到鲁国威胁的郑、卫、齐三国随即结盟对抗鲁国。

  齐国联合郑卫讨伐鲁国,作为对鲁**仗人势的反击。

  大兵压境,倍感压力的鲁国赶忙向晋国求援。晋国刚刚无故得罪了宋国,正在后悔,不想再丢了鲁国这个盟友,立即发兵援鲁。

  齐国听说晋国出兵救鲁,感觉有些意外,没想到晋国六卿也有一致对外的时候,合计之后决定撤兵。

  齐军救鲁要借道卫国。晋军主帅范鞅命令卫国国君卫灵公前来跟自己会盟,也就是要求卫国废除跟齐国的盟约跟晋国结盟。卫灵公怕挨打,不敢不来。

  晋国轻视卫国,让两个家臣去和卫灵公进行盟誓仪式。按理说卫灵公是一国元首,晋国应该是晋定公出面与卫灵公盟誓。晋国让卿一级的人举行盟誓就已经很失礼了,更别说让卿的家臣去跟卫灵公盟誓。卫国人受此大辱怒不可遏,决定继续跟齐国结盟对抗晋国。

  来年,鲁国因为权臣季平子的家臣阳虎作乱而爆发内战。春秋初期,国君掌控着国家。到了中期,大夫控制了国君也就控制了国家。到了后期,家臣通过控制大夫进而控制国君。阳虎身为家臣也能掀起殃及全国的内乱。这场内乱伤了鲁国的元气。鲁国无暇顾及其他。

  同年,晋国的执政范鞅死了。晋国六卿重新洗牌,政局出现不稳。

  齐国认为这是跟晋国争霸的好机会,拉上卫国一起去讨伐晋国。

  齐军一个冲锋就攻克了晋国边境要塞,之后变得非常轻敌。结果晋国派来千乘战车的援军从侧后袭击齐军,将齐军杀败。

  齐军虽然战败而回,但正式拉开了与晋国争霸战的帷幕。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