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年——前1年太子欣即位,是为哀帝.哀帝宠用外戚和男宠董贤。哀帝在位七年,崩。
公元前7年,汉成帝精尽人亡。太子刘欣继承了大统,是为汉哀帝。
汉哀帝即位后尊王政君为太皇太后。但是他奶奶傅昭仪也吵着闹着要做太后。汉哀帝从小被奶奶带大,不忍拒绝,就和群臣商议。
王莽头一个表示反对。你继承了大统就跟你们家的小统没关系了。就跟《红灯记》里面说的一样,“爹不是你的亲爹!奶奶也不是你的亲奶奶”。
傅老太太得知大发雷霆,非要跟王莽当面评理。王政君出来打圆场,允许汉哀帝给他的母亲和奶奶太后的封号。
王莽愤而辞职,汉哀帝极力挽留才作罢。
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在一次宴会上,有人把傅老太太的座位和王政君的座位摆在一起,又惹恼了王莽。
王莽立即上前把傅氏的座位拖到一边。你只不过是个藩王的太后,怎么能和皇家正牌太后平起平坐?
傅氏见状气得七窍冒火,拒绝入席,跑到皇帝那里又哭又闹。汉哀帝很是为难。他知道奶奶闹得没理但跟老太太又没理可讲。
王莽见状再次主动提出辞职以平息事端。
王莽这两进两退给自己赢得了不少分数。进是维护礼法。退是顾全大局。唯一没有考虑的是自己的得失甚至是安危。在儒家成为正统思想的时代,王莽的做法获得朝内外的交口称赞。
汉哀帝觉得很过意不去,给王莽封侯,请求他每月初一、十五来参加朝会,享受三公待遇。
王莽走后,汉哀帝任命自己的老师博士师丹为大司马。
师丹因为精通儒家的经典《诗》,是著名的大儒。
其实从汉元帝之后,满朝皆儒生。不通经书的人根本得不到重用。历代皇帝也都好儒。
儒生的最大理想是复古。井田制是儒生心目中最理想的制度。古时候搞井田制,人人有田种。哪像现在“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富人买田成了大地主,穷人卖田成了贫下中农,贫富两极分化。
从汉成帝时代开始,灾害频发。颗粒无收的农民不得不卖房子卖地渡过难关。有钱人趁机收购成为地主。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以至于民变频发。
师丹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土地兼并,而解决土地兼并的最好办法就是恢复井田制,把多占的土地交出来重新分配,保证耕者有其田。大家都有田种,衣食不愁,安居乐业,社会自然就稳定了。
师丹建议汉哀帝按古代礼制重新核定列侯封君的封田食邑,并且给普通百姓也规定一个限额,不允许多吃多占。
改革方案很快出台:王、侯等贵族按标准重新核定封地;有爵位但没有封地的人以及普通官吏、百姓一律把占有土地限制在30倾;占有奴婢数量不能超过30人。给三年时间自查。三年以后被复查超标者没收财产。
改革方案并没有一步到位实行井田制,先设定一个限额,削峰平谷,把大地主变成小地主,把收回的土地分给没有土地的贫民,使贫农变成下中农。下一步再把小地主变富农,把下中农变中农。最后恢复井田制,把土地平均分配。
汉哀帝觉得分步走可以减少阻力。但实际上改革方案一经推出就引起一片哗然。谁愿意把咽进肚的肥肉吐出来?土地、奴婢是我花钱买的,又不是偷的抢的,凭什么交出去?
平民不乐意也就罢了,官吏也不干啊。当官越大,土地越多。官吏首先抵制。改革措施根本执行不下去。
朝野坚决反对。尤其是新一届外戚母家丁氏家族和奶奶家傅氏家族认为改革对他们不利。汉哀帝只得下令“且须后”。以后再说吧。
土改方案于是束之高阁。
汉哀帝一生唯一一个亮点还没亮起来。
汉哀帝之后又尝试币制改革。
有人建议恢复使用贝壳币,因为古时候就是使用贝壳做货币的。汉哀帝问师丹可行吗?师丹说好啊。儒生认为古时候什么都是好的,贝币当然也是好的。汉哀帝于是让群臣讨论,拿出一个改革方案。
在讨论过程中,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大家已经习惯使用铜钱,改用贝币多有不便。再说现在到哪能找到那么多贝壳去?大家随声附和。师丹也认为言之有理,将大家的意见汇总后给皇帝上书。
汉哀帝火了。土地改革是你提的,遇到阻力你躲得远远的让我扛着。币制改革是你赞成的,转脸你又说不好让我背黑锅。汉哀帝撤了师丹的职。
改革的事再也不提了。
大司马的位子后来就给了自己的男友董贤。
史书评价汉哀帝“雅性不好声色”。汉哀帝打小对于声色犬马这些东西不感兴趣,既不喜欢歌舞也不喜欢女色。做皇帝后曾下旨不要演奏郑国的音乐,认为“郑声淫”,属于靡靡之音,缺乏正能量。他就一个老婆,做太子时娶的后来立为皇后。
汉哀帝不好女色。但是他好男色。这比较前卫。
他和他的《断背山》朋友董贤感情特别好。有一次和董贤睡午觉,汉哀帝有事先起,但袖子被董贤压在身下。汉哀帝看董贤睡着正香,不忍心惊醒他,就用剑把袖子割断了。后来“断袖之痞”用来特指同性恋。
汉哀帝为了让董贤安心伺候自己,把他老婆和妹妹也接进宫,封他的妹妹为昭仪。“昭仪及贤与妻旦夕上下,并侍左右。”董贤和他老婆、妹妹白天晚上倒班伺候汉哀帝。汉哀帝跟董贤过着共产共妻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
但是董贤面容姣好齿白唇红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哪哪都好,只有一个小缺点,就是不能给皇帝生孩子。
不过汉哀帝也不在乎,内心打算传位于董贤。
他给董贤赐金赐宅就不用说了,还封董贤为侯。当时有人反对,说汉朝的规矩无功不封侯。董贤有什么功劳呢?汉哀帝硬把别人的功劳安到董贤的头上,并且封董贤为侍中、大司马、卫将军,位列三公。
他在任命书里夸赞董贤“允执其中”,就是说做事公允不偏不向执守中庸之道。这话看似寻常夸人的话,实则不然。这是尧当年禅位给舜时说的话,后来舜又说给禹。满朝儒生大臣见到此句狐疑不已。
丁傅两姓外戚对董贤受宠也非常忌恨。大司马的大印原来在丁家手上,现在归了董贤。傅太后已死,外戚不再受重视。“董氏亲属……宠在丁、傅之右矣”。汉哀帝开始视董贤的亲属为外戚。
有一次汉哀帝在宫中摆酒,请董贤和他的亲属。侍中、中常侍也被邀请参加。
太皇太后王政君的侄子王闳[hóng]是中常侍,也在邀请之列。
王闳属于上一届外戚。自从汉哀帝即位以来,朝中的王氏基本上都被丁、傅两姓取而代之。王闳是硕果仅存的王氏家族成员。汉哀帝任命他为中常侍,也就是日常在宫中办公的皇帝身边的政治顾问。
侍中也是皇帝的政治顾问,但不在宫中上班,有事才进宫。中常侍平时就待在宫中,皇帝随叫随到。侍中是高级官员的加官。加侍中衔的官员相当于*****,参加大政方针的讨论。中常侍是中级官员的加官。加中常侍衔的的官员相当于政治局委员,在侍中不在宫中时辅助皇帝工作。更低一级的是黄门郎,不负责讨论政事,只负责跑腿打杂。
在酒席之中,汉哀帝喝得有点高,对董贤说:“吾欲法尧禅舜,何如”?
王闳听了这话大吃一惊,不顾身份马上接话:天下是高祖的天下,不是您的私有财产,怎么能随便送人呢?!
汉哀帝发现说走嘴了,赶紧住声。酒宴不欢而散。
汉哀帝身体不好,“有痿痹之疾,末年寖剧”。不太清楚痿痹是什么病,一般的肌肉萎缩最多导致瘫痪,不至于要人命,除非是严重肌无力或者渐冻人那种罕见病。
公元前1年,只做了七年皇帝的汉哀帝死了。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