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6年——932年?国乱,乱兵拥李嗣源为帝。李嗣源励精图治,后唐趋于强盛。
926年,李嗣源正式登基坐殿。
李嗣源登基后,将各地宦官监军就地处决,横征暴敛的贪官贬职,美女放出宫去,戏子遣散,皇家私库的金银财宝全部分给将士,百姓陈年积欠的税赋一笔勾销。百姓和军队皆大欢喜。混乱的局势很快稳定下来。
李嗣源尽力笼络民心、军心。在位期间休民养息,不动刀兵,不兴土木,让百姓和军队都有个喘息的机会。也赶上了好年景,中原地区连年大丰收,百姓的日子稍微好过了一些。“校于五代,粗为小康”,百姓在兵荒马乱的五代时期就算过上了一段“小康”生活了。
李嗣源在五代也算是一个明君了,不过只是相对而言。五代时期没什么好皇帝。矮子里面拔将军,李嗣源相对还说得过去。校于五代,粗为明君。
李嗣源出身行伍,没什么文化,可以说是个文盲,奏章都批阅不了,要靠别人念给他听。
文盲皇帝带出的兵也没什么文化。他最宠信的宰相安重诲是个半文盲,十个字认识七八个,磕磕巴巴勉强把奏章念下来,但确切意思不甚了了,尤其是碰到成语和典故更是一头雾水。
还好同为宰相的任圜[yuán]是个知识分子,说话办事一套一套的。他致力于去除前朝弊政,为李嗣源安定局势出力不小。不过任圜跟大老粗安重诲没法合作。安重诲一语不合就张口骂街。两人在朝堂上当着皇上面对骂。李嗣源偏向同为沙陀人的安重诲。任圜一气之下辞职不干了。
任圜走后,朝廷基本就是安重诲说了算。
大老粗当权,管理方法简单粗暴,直来直去,动不动就喊打喊杀。他要玩点手段也是一眼就能被人看破的手段。
任圜跟他意见不合,辞职走人还不能被他放过。安重诲诬告任圜谋反,逼得任圜“聚族酣饮而死”。
李嗣源任命老部下王建立接替任圜。王建立行伍出身,也是个大老粗,十个字认识五六个,把奏章念下来都费劲。
安重诲跟王建立也合不来,诬告王建立图谋不轨。王建立面见李嗣源,揭发安重诲种种丑事。李嗣源把安重诲叫过来一顿臭骂。安重诲这才安分了一些。
安重诲力主削藩,加强皇权,严厉打击谋求割据的藩镇。
荆南节度使高季兴武力进攻其他藩镇,占据长江峡口抢劫四川送往朝廷的贡品,并且拒绝朝廷任命的州刺史。
李嗣源大怒,派兵讨伐,并让楚王马殷助战。马殷乐得借机扩张地盘发兵攻打高季兴。
高季兴受到两面夹击,一面抵抗,一面向吴王杨溥求援。吴国权臣徐温认为江陵离后唐近,离吴国远,吴军逆流而上救援不易,打下地盘也不容易坚守,拒绝出兵援助。
高季兴节节败退忧惧而死。他的儿子向后唐投降,恢复称臣纳贡。
义武节度使(河北保定地区)王都想走河北三镇的老路,秘密联络卢龙、成德等镇,谋求恢复割据世袭。
李嗣源知道后立即出兵讨伐。王都重金贿赂奚人和契丹人助战也没能挡住官军的进攻。官军很快攻至定州。王都妄图依靠定州高大险峻的城墙做垂死挣扎。几个月后,定州弹尽粮绝。王都的部下打开城门放入官军。王都“举族ZF”。
紧接着,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和东川节度使董璋也出现割据苗头。安重诲向西川派出监军分割孟知祥的权力,新设节度使拆分东川的地盘。孟知祥和董璋愤而造反。
李嗣源派大将石敬瑭率军讨伐四川。
石敬瑭一战击败董璋,攻破剑门关,马不停蹄直插剑州(四川广元剑阁县)。拿下剑州就等于跨进四川的门槛。
孟知祥派军紧急救援董璋,但已经来不及了。没想到驻屯在附近的千余士兵主动向官军大部队发起进攻。当时天色已晚,这千余人摸到官军的侧后发动夜袭。官军受到攻击,搞不清对方有多少人,仓皇退回剑阁。
孟知祥的援军迅速部署到位。
石敬瑭再想往里打难了。安重诲亲自上四川督战也无济于事。
路途遥远而艰险,官军的粮草供应出现问题。石敬瑭不得不选择退兵。
此战失利让李嗣源迁怒于安重诲,将安重诲外放做节度使,启用闲赋在家的李从珂。
李从珂是李嗣源的养子。他是被闲赋在家的。
安重诲跟李从珂早先因为喝多酒干仗。安重诲遭到李从珂的殴打,一直记恨在心。他掌权后设计陷害李从珂,诬告李从珂图谋不轨,希望借李嗣源的手的杀掉李从珂。李嗣源对安重诲的诬告半信不信,只将李从珂软禁在家,不肯杀他。安重诲越是迫不及待要杀李从珂,李嗣源越是怀疑安重诲的用心。
安重诲刚愎自用专权独断引起朝内外的怨恨。安重诲去四川督战期间,大家趁他不在朝,纷纷上书李嗣源说他的坏话。
石敬瑭也上书李嗣源,认为原不该打四川,也打不赢。并且说安重诲跋扈鲁莽,军内一听说派他来四川督战,意见非常大。建议李嗣源把安重诲招回去。
李嗣源开始猜忌安重诲,不仅把他召回还解除了他的宰相职务。
安重诲识趣地申请辞职,回河中老家。他的儿子在朝中没了靠山待不下去了,私自返回河中。安重诲见到他们大惊失色。擅离职守属于重罪,要杀头的。安重诲赶紧让人绑了儿子送回京城自首。
但是李嗣源对安重诲已经起了猜忌之心,怀疑安重诲召回儿子准备造反。他派人去河中调查。
跟安重诲有仇的将领趁机派兵包围了安重诲的家,将安重诲杀死。
李嗣源知道安重诲太遭人恨了,没有追究将领擅杀之罪,而是把四川兵变的责任推到安重诲身上,说安重诲挑拨离间孟知祥、董璋与朝廷的关系已被处死,希望四川重归朝廷。
孟知祥和董璋起兵反叛时签有共进退的盟约。孟知祥希望就坡下驴罢兵止战。但董璋恨朝廷杀他的家人,执意要打下去。两人意见出现分歧,反目成仇。
董璋突袭成都,企图吞并西川壮大势力继续与朝廷对抗。
孟知祥率军迎战,与董璋在汉州(四川德阳广汉市)展开大战。
此战孟知祥死战险胜。董璋的军队伤亡数千,其他人投降了孟知祥。
董璋侥幸逃脱,跑回梓州。
他的部下王晖见到他,问他你倾军而出,只带着不到十个人回来,这是怎么回事?
董璋无言以对。
孟知祥杀至梓州。王晖派人砍下董璋的脑袋,投降了孟知祥。
孟知祥反吞了东川,从此独霸四川。
孟知祥上表朝廷接受诏安,不过要求李嗣源封他为蜀王。李嗣源不愿再动刀兵,答应了他的请求。
国内自此安定下来。
李嗣源在处理完四川兵乱后病倒了。
李嗣源一直没有立太子。他的嫡长子早死,剩下的几个儿子都是庶子。按规矩无嫡立长,他应该立次子李从荣为太子。但李从荣太没人缘,群臣都不希望他做太子。李从荣知道群臣不待见他,恼羞成怒,扬言等我做了皇帝把他们全杀了。李嗣源知道李从荣跟群臣关系这么差,不便立李从荣为太子。但其他儿子要么年幼,要么不那么优秀,李嗣源也不知道该立谁合适。这事就这么拖下来。
李嗣源这一病,立太子的事被提上日程。李嗣源考虑之后还是想立李从荣为太子。
群臣知道后或辞职或申请外调,躲避李从荣。李嗣源被搞得挺没脾气,迟迟不能决定。
933年,李嗣源病情加重。
李从荣入宫探病,发现老爸已经时日无多。出宫后,突听得宫内哭声震天,判定父亲已经咽气。他马上纠集军队企图控制皇宫武力夺位。
李嗣源的三魂七魄本已踏上了奈何桥,震天的哭声又把他的魂魄勾回来。李嗣源还阳了。
李嗣源回光返照可坑苦了李从荣。他正催动军队攻打宫门,听得父亲还活着,顿时气泄大半。手下更是一哄而散。倒霉的李从荣兵败身亡。
李嗣源得知儿子造反被杀,悲从中来,几滴老泪渗出眼角,一歪头,又死了。
李嗣源临死前遗命三儿子李从厚灵前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