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6年——1620年努尔哈赤称汗立国,国号金。以七大恨反明。明军围剿,大败。
1616年,努尔哈赤即位大汗,建立金国(史称后金)。这标志着中国的劲敌女真人重新崛起。
女真人在金国(前金)灭亡后作鸟兽散。一部分融入汉人。一部分逃回老家东北,重回部落时代,继续渔猎生活。
据估计,金国灭亡时女真人有500万,一半在中原,一半在东北。在中原的加入了汉籍。在东北的有一半加入了蒙古籍或朝鲜籍。仍然保留原籍的只有100多万。这100多万女真人分为大大小小若干个部落,分布在黑龙江和松花江之间。
爱新觉罗部落是女真族众多部落中的一个。户口所在地是辽东女真自治区,明朝称之为建州,女真人称之为满洲。东北一共有四个女真自治区,建州最靠近明朝。
爱新觉罗部落的首领叫觉昌安。他有个孙子叫努尔哈赤(满语是“野猪皮”的意思)。这孙子武艺高强,能一箭射穿三层牛皮。曾给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当过警卫员,据说还被李成梁收为义子。
&nǎo],是建州势力最大的部落首领。这家伙势力大得敢跟明朝叫板,结果让明军抓住后剁成肉酱。他儿子阿太漏网,纠集残余占山为王。李成梁带兵前来围剿。
觉昌安得知大军压境,急忙带着儿子和两个孙子(其中包括努尔哈赤)赶到山寨。
他们去干嘛?众说纷纭。史书说“往视”,就是去探望,没说是看亲戚还是看热闹。有说法是去助阵,也有说法是去劝降,还有说法是叫回自家亲戚。总而言之,大军包围山寨的时候,爷几个都在里面。
阿太有个仇人叫尼堪外兰。这次明军清剿就是他带的道。尼堪外兰站在山寨外喊话:交枪不杀,皇军优待俘虏。杀了阿太,皇军重重有赏。
有个家伙真把阿太杀了,打开寨门出来投降。明军趁机一拥而入,把土匪歼灭了。努尔哈赤的父亲和爷爷也被当做土匪杀死在乱军当中。努尔哈赤被活捉,后来给放了。
官军为什么没杀努尔哈赤,史书上没说,大概是他向官兵亮明了身份。有和李成梁义父义子这层关系,官军不敢造次,把他交给李成梁。
努尔哈赤向李成梁投诉明军杀死父祖。李成梁向他表示了歉意,连说“误也”,是误杀啊。他提出向尼堪外兰复仇。李成梁不许。
为了安抚努尔哈赤,李成梁让努尔哈赤袭了爷爷建州卫都指挥史的职务。“卫”相当于军分区。都指挥史相当于校官,负责当地治安。
努尔哈赤回家以后把父祖留下的13副铠甲翻出来,起兵报仇。他复仇的对象是尼堪外兰而不是明朝。经过几年的攻伐,努尔哈赤征服了周边一些部落并杀了尼堪外兰,成为当地一霸。职务也由都指挥史升为都督佥事,相当于将官。
取代王杲成为建州女真人领袖的努尔哈赤并不像王杲那样不知天高地厚去挑衅明朝,而是势愈大,色愈恭,礼愈至。对朝廷,朝贡质高量足,并且亲自押送进京。对“东北王”李成梁,整车整车地送礼,还把弟弟的女儿嫁给李成梁的二儿子李如柏做妾。
李成梁大儿子李如松带兵抗日援朝时,努尔哈赤主动请缨去朝鲜助阵。虽被朝廷拒绝,但他的忠心得到李成梁和朝廷的嘉许。
李成梁信任并袒护努尔哈赤,对他攻击其他部落扩充自身势力一直持默许态度。
努尔哈赤利用明朝提供的便利条件大肆扩充实力。
努尔哈赤在扩展地盘过程中和另一自治区的老大叶赫部落(慈禧太后就来自这个部落)发生冲突。叶赫率手下马仔及蒙古友军共9个部落来建州找努尔哈赤决斗。努尔哈赤在古勒山(辽宁境内)因险设伏打得九部联军抱头鼠窜。蒙古人转而向努尔哈赤示好。
努尔哈赤趁势继续扩张势力,不久便成为东北最大的部落联盟首领,手下控制的精兵过万。
“女真兵不满一万,满一万则天下无敌。”这句老话再次复活。
李成梁感觉到了威胁,开始设法限制努尔哈赤。但为时已晚,努尔哈赤已经成了气候。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努尔哈赤一步步统一了整个女真部落。他所能做的,只是把汉人内迁,坚壁清野,划出缓冲区、隔离带。这就是前面提到的放弃宽甸六堡和八百里疆土。
李成梁的退让更加纵容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用了36年,在明朝的眼皮底下把东北女真部落统一了起来。到了1615年,他已经拥有了6万兵马。他把这6万兵马分为八军,分别用正黄旗、正蓝旗、正白旗、正红旗、镶黄旗、镶蓝旗、镶红旗和镶白旗代表,号称“八旗军”。
李成梁死后,努尔哈赤自称大汗,宣布重建金国。
完成统一的努尔哈赤开始把矛头对准明朝。
而这时的明朝是个什么样子呢?
万历怠政,龟缩皇宫不出。以前不上朝但还批批折子,算是在家办公的SOHO一族。但现在连折子都不批了,仿佛放任大明朝自生自灭。
群龙无首的朝廷陷入无尽的内耗,拉帮结派,互相拆台,捞钱的捞钱,争权的争权,正事没人干,内忧外患更没人上心。
朝廷缺员严重。吏部、兵部无人掌印。数千新任命的官员拿不到文书无法上任。军队训练、军需装备无人负责。
吏部有权任命五品以下中低级官员。只要吏部能正常运行,下面的官员任免还不受影响。现在吏部也瘫痪了,中下级官员缺员也无法补充。
地方政府的工作没法开展,连案子都没人审了。监狱的犯人不审不判也不放,死了都没人管。犯人家属集体进京上访。但万历没有任何回应。
各地遭灾也没人张罗赈灾,甚至报也不报。百姓死活无人过问。
军队原本就欠饷严重,再加上将领肆意贪污军饷,以饷银为生的军户无法生活,纷纷破产逃亡。而军队缺员,将领并不考虑及时补充而是趁机吃空饷,又多捞一笔。军队士气涣散,缺乏战斗力。
明朝已经国不将国。这也就难免让女真人起了觊觎之心。
1618年,努尔哈赤打响反明的第一枪,率领八旗军偷袭抚顺。
他事先派出八百精兵化装成商队利用抚顺马市开市的日子潜入抚顺,随后亲率两万步骑军悄悄杀往抚顺。抚顺毫无防备,被金军内应外合一举攻克。守将李永芳见大势已去,投降了金军。拒绝投降的明军跟金军展开巷战。攻陷抚顺的金兵血洗抚顺并将抚顺马市的牲畜钱财洗劫一空,然后押着俘虏的抚顺军民撤回老窝。
广宁(辽宁锦州北镇市)总兵派兵增援抚顺。但是当明军赶到时,抚顺早已变成一座空城。明军追赶金军,被努尔哈赤杀了一个回马枪全军覆没。明军损失万余人。
偷袭得手后的努尔哈赤向明朝正式宣战。他在宣战书中将和明朝的过节总结为“七大恨”,包括杀父之仇、包庇仇家等。
抚顺沦陷,朝野震惊。隐居深宫不理朝政的万历也听着响了,下旨调兵围剿。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打仗是要花钱的。但是户部没钱支付军费。万历叫各部凑钱,同时向百姓加征“辽饷”,也就是辽东战事的军饷。百姓在交各种苛捐杂税的同时又要多交一份辽饷。
当时财政收入将近四百万两白银。加征辽饷后,增加了五百多万两。也就是说,百姓的税负翻了一番还多。
军队从全国各边镇抽调到辽东,大半年还没集结到位。这时金兵又袭取了清河堡(辽宁本溪清河城)。清河堡军民战至最后一个人,被杀万余人。
大军在年底终于集结到位。万历起用一直赋闲在家的杨镐,任命他为兵部侍郎,由他为帅统领各路明军进剿后金。
杨镐就是那个朝鲜战场弃军而逃的将军。这样的人又被起用,说明明朝已无可用之人。
1619年,24万明军兵分四路杀入后金。
万历怠政几十年,人心已经散了,国家机器已经锈了。户部不能及时筹措、发放粮饷。前线士兵在冰天雪地的东北吃不饱穿不暖。工部不能及时制造、修理枪械。库存的武器不是锈的就是坏的。士兵拿起槊一抖,矛头就掉了。吏部不能选拔、使用善战的将军。主帅竟然是一个百战百败怂包将军。兵部不能正常训练军队,很多士兵不会使用火铳和火炮。总而言之,明军乱象丛生。
明军唯一的一点优势是人多。但是“分进合围”的作战计划把优势兵力分散开了。
努尔哈赤听从明军降将李永芳的计策“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把六万八旗军合成一个拳头,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他利用八旗兵善野战、机动性强的特点,主动迎战明军走在最前面的一路军。
明将杜松贪功心盛,挥军冒雪急进,把其他几路明军远远甩在后面。
到达萨尔浒(辽宁抚顺萨尔浒山)时遇到一条河,人得过,车不得过。杜松急于赶路,便将部队分为两部,一部轻装过河,一部修桥护送辎重。辎重包括重武器装备、粮草被服。
杜松亲自率领过河的两万明军杀往界藩城(在辽宁抚顺东北的铁背山上)。
杜松得到情报,一万多金兵在界藩城修筑城墙,意图据城死守,截断明军的去路。杜松希望抢在金军修好城墙之前攻克界藩城。如果拿下界藩城,后面便是一马平川,明军可以长驱直入杀至努尔哈赤的老巢。如果拿不下界藩城,明军的合围计划就有可能失败,杜松将会受到军法处置。
金兵发现明军杀到,迅速在吉林崖部署防守。吉林崖是铁背山一处险要所在。
杜松率领的明军在吉林崖遭到金兵的阻击。他们过河时只带着轻兵器,没有火炮等重装备,攻击乏力,久攻不下。
这时努尔哈赤率领的金兵主力赶到萨尔浒。努尔哈赤派出一千人去增援吉林崖,率领四万多人向河边的明军大营发动进攻。
明军迅速点燃火把发射火枪火炮。但是当时天色昏暗,明军看不清目标,漫无目的地射击。而金兵向火把射箭,弹无虚发,射杀很多明军士兵。明军被动挨打很快崩溃。金兵杀散明军,抢了明军的辎重,断了杜松的后路。
努尔哈赤随即率军杀往吉林崖,指挥金兵从四面八方包围了杜松。杜松一看大事不好,赶紧率军突围。混战中,杜松被流箭射死。明军随即被全歼。
跟在杜松后面有一路明军由马林将军率领。他得知杜松战败,立即就地扎营防守。
努尔哈赤消灭杜松后马不停蹄杀奔马林,并向马林发起强攻。马林把火器营部署在外围阵地,枪炮齐射阻击金军的进攻。但是明军士兵缺乏训练,射不准,装弹慢,枪炮威力大打折扣,无法瓦解金兵的冲锋。金兵冒着枪林弹雨往前冲,边冲边放箭。明军士兵正在笨手笨脚地装填弹药,看到金兵的骑兵已经冲到眼前,慌忙扔掉火枪抱头鼠窜。马林发现防线被攻破,扭头就跑。明军失去指挥军心大乱,很快崩溃。
第三路明军输得更惨。努尔哈赤让人穿着明军的军服去报信,说前军吃紧请你们火速救援。明军不明就里轻装急行,结果被金兵带入埋伏圈。四万多人,只有少数人突围成功。
第四路军听说前三路都败了,扭头就跑,在狂奔途中自相践踏死伤不少。
萨尔浒之战以明军完败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