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2年——554年东魏禅位北齐。南梁萧绎、萧纪兄弟争位。
东魏和西魏在南梁“侯景之乱”期间可没少占了便宜。南梁长江以北的地区被东魏和西魏瓜分殆尽。
东魏在“侯景之乱”结束前夕改国号为齐。
高澄觉得东魏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决定废黜东魏皇帝元善见,自己取而代之。他把几位心腹大臣召来商量此事。
会议进行当中,膳奴(相当于餐厅服务员)兰京端着饭菜推门进来。高澄大怒:我没有传膳。你进来干吗?兰京说我来杀你。说罢,从盘子下面抽出一把刀刺了过去。高澄当场毙命。
兰京是南梁降将。高澄俘获他后,让他做膳奴伺候自己吃饭,对他非打即骂。兰京不堪其辱就杀了他,自己随后被高澄的弟弟高洋剁成肉泥。
高澄死后,高洋迅速接管了大权。他让元善见封他为丞相、齐王,赐他九锡,随后要求元善见禅位给他。元善见作为傀儡皇帝早有这个心理准备,顺从地把玉玺交了出来。
高洋于是宣布即皇帝位,改国号为齐,史称北齐。
高洋趁南梁内乱之机不断蚕食南梁的土地。南梁那时已经接近崩溃,很多将领投降了北齐。齐军一直打到秦郡(江苏六安县),离建康也就百八十里地。
南梁结束“侯景之乱”后,萧绎派大将陈霸先救援秦郡。陈霸先带兵过去跟齐军决战,击溃齐军,斩杀一万多人。齐军自此停止南侵。
北齐围攻秦郡之时,西魏正在围攻南郑(陕西汉中南郑区)。不过萧绎并没有出兵救援南郑。因为南郑被围原本就是他造的孽。
当初侯景进逼江陵的时候,萧绎情急之下向西魏借兵。他答应事成之后把他控制下的南郑割让给西魏作为酬劳。但西魏要求先交钱后交货,派兵去接收南郑。南郑守将萧循拒绝接受萧绎的割地卖国命令,武力抵抗西魏。双方爆发攻防大战。
宇文泰以为萧绎使诈,不肯派兵支援萧绎。萧绎最后还是靠自己的力量打败了侯景。而萧循孤立无援,在弹尽粮绝之时投降了西魏。萧绎白白丢了汉中。
萧绎付出巨大的代价终于打败侯景,占领了建康。他准备去建康登基坐殿即皇帝位。但他还没来得及动身,他的弟弟萧纪抢先一步在益州称帝,把萧绎的胜利果实给抢走了。
萧绎那个气啊,等不及去建康,在江陵(湖北荆州)宣布即位。
这下可好,南梁出现俩皇帝。天无二日,地无二君。即使是亲兄弟也不共戴天。萧绎、萧纪随即开撕。
萧纪倾国而出东征萧绎。
萧纪没去参加讨伐侯景的战争,一直在养精蓄锐。而萧绎刚跟侯景打完,遍体鳞伤,还没得工夫休整。萧纪想趁萧绎虚弱之机一举拿下萧绎,统一南梁。
陆法和率军据守峡口(湖北宜昌西郊峡口),在遭到东进蜀军的凶猛攻击后不得不向萧绎告急。
峡口是荆州大门,一旦失守蜀军就可以长驱直入直取江陵。
偏巧湘州爆发叛乱,萧绎把荆州部队交给王僧辩南下平乱,手头无兵可派也无将可用。萧绎急得团团转,叫人画萧纪的像天天用针扎、诅咒他。可即便把画像扎烂了也扎不死萧纪,他还得另想办法。被逼无奈的萧绎把自己的宫廷卫队拿出来,把先前俘虏的侯景大将任约放出来,让他领军去增援峡口。
他仍不放心又想出一个毒计。萧绎给宇文泰写信,窜唆他趁虚而入去打益州。对于他来说皇位远比国土重要。
宇文泰乐得从命,马上派外甥尉迟迥率兵去打益州。
尉迟迥率领一万铁甲骑兵从散关(在陕西宝鸡大散岭上)出发奇袭益州。剑阁守将与西魏早有勾结,见魏军杀到便献城投降。魏军兵不血刃就通过剑阁险关直取成都。成都只有一万守军,不敢出战只能固守待援。
萧纪得知成都被围大惊失色。众将都劝他赶紧回军去救益州。他的太子反对,认为现在是攻克荆州、活捉萧绎的最佳时机。这个机会不抓住以后再不会有了。萧纪也认为荆州和萧绎比益州更重要。夺回益州只能偏居一隅做一个土皇帝。灭掉萧绎,自己就是南梁名正言顺的皇帝。他决定打下萧绎再回去救成都。
蜀兵向峡口发动更凶猛的进攻。陆法和频频向萧绎告急。
萧绎发现出卖益州也没能救了峡口,只得跟长沙叛军讲和,把王僧辩的部队撤回来去增援峡口。
萧纪在峡口久攻不下开始着急。他拿出一百箱黄金、五百箱白银做为悬赏,声称打下峡口论功行赏。但是将士们更惦念益州家人的安危,无心恋战只想回家。另外,成都被围,东征部队的大后方没了,前线的后勤补给出现问题。这也严重影响了将士们的士气和战斗力。
峡口的战争形势逐渐逆转。
任约率军反攻蜀军,攻破了蜀军的防线。各营垒的蜀兵放弃抵抗纷纷投降。萧纪绝望之中孤注一掷率领残余部队顺江而下杀入荆州。荆州军队围追堵截将萧纪全歼。萧纪死在乱军之中。
成都不久也被魏军攻克。益州归了西魏。
兄弟相争最终便宜了西魏。
西魏连得汉中、巴蜀刺激了北齐。高洋派兵护送南梁降将萧退回国,企图通过扶植萧退为帝控制整个南梁。
萧退是萧衍的侄子,内乱时投降了北齐。
萧退率领齐军两万杀向建康。驻守建康的陈霸先急向萧绎请求增援。之前为了迎战萧纪,萧绎把东边的军队全部调到了西边。现在北齐杀过来了,建康无兵可战。
萧绎急派大将王僧辩率军增援。王僧辩率大军赶到姑熟(安徽当涂县),分兵在江北筑城阻击。萧退在东关(安徽含山县)跟梁军决战,结果大败而回,损失上万人。
当时高洋正在北方围剿南侵的契丹人,无暇顾及南方战事。
在五胡趁华夏内乱陆续南下中原后,遥远的北方慢慢崛起两股新势力,突厥人和契丹人。他们成为北齐也成为日后唐宋的劲敌。
突厥在西,契丹在东,他们崛起后开始逐步南迁。有一部分柔然人留在漠北没有西迁。这些柔然人受到突厥人和契丹人夹击,再想西迁都不可能,只得南下投降了北齐。突厥人和契丹人取代柔然人成为北齐的边患。
高洋亲自带兵北伐,急行千里突袭辽宁一带的契丹人。一路上,齐军倍道兼行,昼夜不息,吃喝都在马背上。高洋身先士卒,跟士兵们同甘共苦。他“露髻肉袒,昼夜不息”,脱盔卸甲,光着膀子,跟大家一起翻山越岭,啃冷肉就生水,昼夜不停。
齐军如神兵天降出现在契丹人面前。契丹人毫无准备被杀得人仰马翻。高洋大获全胜,俘获契丹部众十余万人、牲畜数百万头。
随后齐军折向山西,攻击南侵的突厥人。高洋率军一直追到朔州(内蒙和林格尔)。突厥人跑不掉了请求投降,答应向北齐称臣。高洋于是撤兵。
北齐此时达到鼎盛时期。
此时的胡汉三国实力排行榜,南梁从第一名掉到最后一名。
南梁鼎盛时期势力直达黄河。但是在侯景之乱后,南梁形势急转直下,遭到北齐、西魏的瓜分,地盘、人口、实力都急剧缩水。
南梁垮掉也不能完全归咎于侯景之乱。要是没有萧正德引狼入室,侯景根本乱不起来。要是没有诸王内讧,侯景乱起来也会很快被灭掉。正是萧家人自己毁掉了萧家人的江山。这一切追根寻源都是萧衍造的孽。他对萧家人的包庇纵容最终酿成大祸。
慈不掌兵,善不为官。把佛教的慈悲行善用在治国治军上面根本行不通。有过不罚,有罪不究,以为是行善其实是作恶。国家失去公平和法纪不乱才怪。
萧衍死前说过一句话“(江山)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江山是因为我而得到,也是因为我而失去,这能埋怨谁呢?
侯景之乱后,南梁虽然丢了蜀地、汉中以及江北大部地区,但好歹还保住了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