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3年——1279年蒙元伐宋,顺江而下直取宋都临安。宋降。宋臣先后立度宗两子为帝谋求复国,终不遂。
宋度宗终于知道了前线状况,但除了忧愁恐惧无计可施。贾似道扬言亲自上前线指挥阻击元军。但宋度宗担心贾似道一走自己无人依靠,苦劝贾似道不要离开京城。其实贾似道也没想上前线,顺坡下驴留在京城。
1274年,忽必烈下诏总攻南宋,派大将伯颜率领十万精锐南下与襄樊元军会合。
消息传到江南,宋度宗忧惧而死。
宋度宗的“度”字应该是酒色过度的“度”。他是个好色之徒,一直沉溺后宫享乐,不理朝政。他曾经创下一天临幸嫔妃宫女30多人的记录。他身体原本就虚弱,加之酒色过度,忧惧成疾,三十出头就死翘翘了。
他的孩子岁数都不大。他立的太子当时只有4岁。没柰何,群臣拥太子即位,请太皇太后出来摄政。
此时,元军水陆并进侵入南宋。刘整和刚刚投降的吕文焕都作为先锋随军出征。
刘整带领元军骑兵杀入江淮一带不提。单说吕文焕带领元军水军顺江而下杀奔南宋的都城临安(杭州)。
元军每过一城,吕文焕必先出马招降,现身说法劝宋将放弃抵抗。他是南宋的名将,他都降了,不如他的宋将难免心里活动。并且他让降兵身穿宋兵号坎列队站在元军前面,这对守城的宋兵造成非常大的心理冲击。很多宋将无心抵抗举城投降。
也有意志坚定的宋将誓死抗敌。
郢州守将张世杰指挥水陆两军配合作战,阻断汉水。
伯颜攻击受挫便迂回藤湖(湖北荆门钟祥县东南的镜月湖)然后折回汉水继续前进。张世杰见状不得不派军出城追击。元军迅速回军将宋军击败。
元军杀至汉阳。宋将夏贵率领万艘战舰截住元军去路。
元军也有数以万计的战船,但跟擅长水战的宋军决战缺少胜算。
伯颜声东击西,佯攻汉阳诱使夏贵把兵力集中在汉阳,分兵沙芜口(湖北武汉汉口区东北)突入长江。夏贵见势不妙,急忙退守阳逻堡(武汉东)。
两军水军在阳逻堡决战,大战三天不分胜负。
伯颜再施声东击西之计,一面强攻阳逻堡,一面分兵在宋军防守薄弱之处强渡长江。元军数十万骑兵渡过长江,奇袭宋军后方。夏贵担心后路被断,弃军而逃。南宋水军随即大败。
元军返过头再攻鄂州(湖北武汉武昌区)。鄂州受汉阳兵败影响,战斗信心不足。吕文焕趁机劝降,不战而得了鄂州。
伯颜马不停蹄,挥师东进。南宋沿江各州黄州(湖北黄冈)、蕲州(湖北蕲春东南)、江州(江西九江)、安庆(安徽安庆)望风归降。
屏障尽失,京城震动。
贾似道为安抚民心,宣布亲自上前线督战。但他哪里是去打仗了,暗中派人向元军求和。他答应向元朝称臣纳贡。
但元军不再信他,拒绝议和,继续往临安打。
1275年,元军杀至池州(安徽池州贵池区),距离临安只有八百里。
贾似道硬着头皮与元军接战。他让将军孙虎臣率领步兵七万据守长江两岸,让将军夏贵率领两千五百艘横亘江中,自己率领六万军队在后面督战。
夏贵是败军之将,已经被元军吓破了胆。他见元军杀到,望风而逃。他路过贾似道的战船时高呼:敌众我寡,赶紧跑吧。贾似道慌忙下令撤退。
孙虎臣的部队失去水军保护遭到元军水陆两军的夹攻。元军舰船上的巨砲对两岸宋军狂轰滥炸。元军趁乱冲击宋军。孙虎臣见势不妙扭头就跑。宋军大败。
元军追杀150余里,几乎将宋军全歼。宋军至此精锐尽失。
贾似道一溜烟逃到扬州,上书朝廷建议迁都躲避。
太皇太后拒绝迁都,将贾似道撤职发配。贾似道被贬出京后,押解官将他砸死在茅厕中。
太皇太后一面下令召天下兵勤王,一面派人向元军请和。
郢州的张世杰率军东进,与孙虎臣联手再战元军。为了防止士兵们畏战逃走,他下令每十船为一个方阵,在江中下锚定住,以示宁死不退。元军一看风向有利,立即发射火箭发动火攻。宋军战船被烧着,躲都没法躲,一烧一大片。士兵们只能跳江逃命。元军趁乱进攻,大败宋军。宋军的长江防线至此彻底崩溃。
江西提刑(相当于法院院长)文天祥散尽家财招兵买马,聚众万人,进京勤王。朝廷任命他为江西安抚副使(相当于副省长)。
当时国内大乱,局势失控,尊令前来勤王的军队只有三四万人。
元军沿江东进打到建康,西进打到江陵。元军所到之处,宋军望风披靡。长江沿岸州郡不再归南宋所有。
降将刘整率军攻入江淮。他建议伯颜允许他强渡长江直取临安。伯颜不肯,说他的任务是牵制东部宋军不能增援西部,不是过江作战。后来他听说降将吕文焕随元军东下连战连胜立下大功,羡慕嫉妒恨之下,把自己活活气死。
当时天气渐热,忽必烈考虑军队连续作战过于疲劳,建议暂时停战休整,等秋天转凉再说。但伯颜谢绝忽必烈的好意,坚持要把战争打下去,趁南宋屡败之后士气崩溃,一鼓作气拿下南宋。
当时南宋在蒙古人重压之下已呈分崩离析之势。如果蒙古人按惯例夏天休兵,南宋就能得到一个喘息的机会重整山河东山再起。可惜蒙古人没有给南宋这个机会。
元军水陆并进杀往临安。京城临安乱作一团。百姓出逃避难。朝廷百官也纷纷出逃。太皇太后召集群臣议事,应声而到的大臣只有六人。太皇太后新任命的副宰相转眼不见了人影。看着上朝的臣子越来越少,太皇太后忧心如焚却又无计可施。
忠于朝廷的臣子越来越少。朝廷提拔文天祥主政枢密院,主管军事。
文天祥力主抗战到底。但朝廷能调动的兵力越来越少,根本无力阻挡元军的脚步。朝廷只能寄希望于求和。
求和的使者不断被派出去,求称侄不成降为侄孙,再不成降为接受元朝册封的小国。最后太皇太后一咬牙,决定向元朝称臣纳贡,只求保留一片国土。但蒙古人回话,只接受无条件投降。
太皇太后无奈下令迁都。但元军进军非常快,这边正在收拾东西,那边已经兵临城下。
文天祥建议太皇太后赶紧从水路逃往海上,自己率军守城拖住元军。但太皇太后年事已高受不了海上颠簸,并且担心跑不过蒙古人的马蹄,决定向元军投降。
使者拿着传国玉玺和降表去向元军投降。元军传话,使者级别太低,必须宰相一级的人亲自来议降。宰相不敢去,偷偷溜走。太皇太后无奈只得任命文天祥为右相(副宰相)兼枢密使,代表朝廷去元军营帐议降。
元军接受南宋投降,派人接管临安。太皇太后和小皇帝等皇室成员被押往蒙古。
当时小皇帝才6岁。后来长大成人,忽必烈让他去西藏学佛,落发为僧。
太皇太后投降后,晓谕各地放弃抵抗。那时江浙、四川、福建、广东等地还未完全沦陷。但她的懿旨并没起到多大作用。宋军将她的懿旨当众焚毁,怒声道:听说过奉旨守城的,还没听说过奉旨投降的。
元军入城时,南宋的国舅爷带着宋度宗的两个儿子潜逃出京,逃往福州。
宋度宗有三个儿子。二儿子因为是嫡子而继承了皇位。长子和三子被封为王。长子赵昰[shì]当时8岁。三子赵昺[bǐng]4岁。
在福州,不肯降元的南宋文武大臣拥立赵昰为皇帝,延续南宋的社稷,号召南宋军民继续抵抗。
文天祥被赵昰封为枢密使,负责组织军队抵抗元军。
文天祥因为出使议降时见到降将吕文焕,责骂他卖主求荣。吕文焕大怒,将文天祥扣押。小皇帝被押往蒙古时,文天祥被迫同行。半道上文天祥摆脱元军看押潜逃,投奔两王。开始新朝廷并不接纳他,视为“降相”、奸细,直到见到元军通缉令才相信他的忠诚。
元军得知福州出现南宋新政府,立即追杀而来。
在元军疯狂猛扑下,南宋抵抗军步步南退。
元军打到福建。赵昰君臣坐船逃往福建泉州,然后又逃往广东潮州、惠州、广州、湛江,甚至在香港还待过一段时间。赵昰登基后基本都是在海上漂泊。在广州湾时遇到风浪,小皇帝不小心掉入海中,所幸被人及时救起。受到惊吓的小皇帝得病不起,最终死在湛江的一个小岛上。
小皇帝死了。群臣一看皇帝没了,国土也丢得差不多了,复国无望,纷纷散去。大臣陆秀夫不肯放弃。他拥立赵昺为帝继续抗元复国大业。
元军加紧进攻广东,剿灭南宋残余。一直坚持在陆上作战掩护两个小皇帝的文天祥兵败被擒。
元朝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强迫文天祥以南宋宰相的身份招降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肯。被逼无奈之下,文天祥写下《过零丁洋诗》给他。诗中最后两句写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张弘范苦笑作罢。
1279年,元军水军围攻南宋海上营盘。
南宋最后的大营设在崖山(在广东江门新会区南)。崖山是一个海岛,在新会银洲湖入海口处。
张弘范追到崖山,围攻南宋大营。宋军拼死抵抗,但被元军断了水源无法长久坚持。大臣陆秀夫眼见大势已去,为了不让皇帝受辱,背着小皇帝投海自尽。
张弘范结束战斗后得意洋洋地在崖山的一块石崖上题字留念:镇国上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
一直坚持独立作战的四川也在这一年被元军攻占。南宋国土至此全部沦陷。大宋帝国历经320年至此也宣告完结。
南宋亡于蒙元之手,中华民族立国以来第一次完全沦陷于异族之手,全体做了亡国奴。
文天祥战败被俘后,誓死不降。忽必烈亲自去劝降,文天祥不为所动。忽必烈无奈只得把文天祥杀了。
忽必烈曾问汉人降将:为什么那么容易就投降了呢?降将回答:贾似道专权,轻视我等,只看重文人。忽必烈说:贾似道对不起你们,那是他个人的事,南宋抗可没什么对不起你们的啊。看来贾似道看不起你们也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