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吉十六年腊月二十八,耽罗国光明城。
光明城是由耽罗国国师于今年动用了两万两千大周士兵和五万耽罗民众,花了六十万两银子、半年时间才建好的新城。
这光明城(注:参见今济州岛西归浦市)位于耽罗岛南侧,沿海而建,东西北三个方向各设一城门,城门之外百步各建了两个城堡,将光明城保卫得严严实实,固若金汤。光明城南侧毗邻黄海,可停靠上万料的海船,与属于光明圣教势力的密州胶西县、大周工业及新技术中心的杭州之间的距离均不过一千三百里,熟练的船工来往两地之间也不过四五日。
耽罗国星主高旻早已知道国师的来历和计划,在共同的利益趋使下,高旻不顾大臣的反对,对光明城的快速崛起和扩张不仅没有限制,反而提供了种种便利。这光明城修建的如此坚固,倒让高旻看在眼里,热在心里,在他反复的暗示下,国师答应于次年在耽罗国国都星城(注:参见今济州岛济州市)之上,规划修建一座更加坚固的都城,而现在的星城将成为未来都城的内城。
光明城正中心建有一座内城,是光明圣教各护法、天王、天将、天官的宅院所在,内城中间即是光明宫,居住着光明圣教的圣主,也正是耽罗国国师张天端。
光明宫是一个五进的院落,头一进的院落是光明圣教处理教务的所在,第二进院落是召开教内会议的殿堂,第三进院落是圣主日常办公居住之所,第四进院落是圣主、圣母歇息之地,第五进是花园亭阁。整个内城居住的都是武林中赫赫有名的高手,所以光明宫中并不设亲兵护卫,而圣主、圣母武艺之高强,整个耽罗无人出其右,所以更无需担心刺客、毛贼,只为了生活方便,召了十几个耽罗少女充作使唤丫鬟。
反叛四州的知州及部分其它官员同样被安排在内城居住,有了这些文官,光明城的管理更加有序,也省了张天端许多工夫。
光明宫四进院落的一个暖亭里,张天端与付蕙娘相对而座,两人修为高深,不惧寒暑,但耽罗侍女们却顶不住腊月的夜霜,付蕙娘不忍心见侍女们受冻,便遣退众侍女,与张天端聊起家事。
“茹儿可有新的消息?”今日是张茹的生日,远在苗疆的张茹思念父母,做父母的岂会忘了女儿。
“前几日探子来报,茹儿还在湘西苗疆。”
“在那里快半年了吧。也不知道她身体如何?可曾感染风寒。”
“苗人仇视汉人,我教探子没有办法打进去,只是知道她与当地一寨子的女寨主情同姐妹,想来以茹儿的武艺和机警应当没有什么大碍。”
“方儿那里呢?”
“方儿这两年内力更加浑厚,可惜仍然不能进入定境,否则便可以传授我圣教光明之道了。前些日子,他还托使者送过来一些礼物。”
“方儿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吗?”
“那自然不知,沈家受皇帝重用,虽可被圣教所用,但我圣教知恩报恩,却不愿因此与沈家有瓜葛,使者找方儿的缘由也很清楚,只是做师父、师娘的考教他的功夫,倒也没有人起疑心。”
“真不知道以后如何面对方儿。”付蕙娘叹声道。
“我相信方儿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们看人何时看错过。”
“那倒是,只是希望不要拖累沈家。”
张天端点了点头,他心里明白,这造反之事,只要沾点边,哪里能洗脱干净,所以除了教内核心兄弟外,连那些天官也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来历,自己在众人面前呈现的身份是蜀西南古月山出世的剑客张胜,而那真正的张胜早在他建立光明圣教之前,便被他一剑送到了西天。
~~~~~~
光明城驻扎有东胜军、南利军、西开军、北边军四军共二万四千人,其中有两千人是光明圣教起事以来的骨干,人人习得武艺,对圣教忠心不二。每军编排有十部,以天干为序;每部编排为十二队,以地支为序;每队编排四个小队,以四季为序。每小队十二人,设小队长、小队副各一人。所有的军将、部校、队尉和小队长均由光明圣教教众担任,其中东胜军、南利军、西开军、北边军四军的军将分别由李昊穹、史景龙、武源、吴启四名天将担任。而原先俘虏过来的禁军与厢军的将校们无论出身和年龄,一律充做小队副或直接当大头兵。
此军制与大周王安石变法中的减兵法、将兵法暗合,是由宋初等归降而来的知州们结合王安石变法中的内容与光明圣教的教众实际情况定下的章程,因俘虏畏死,只求温饱,推行起来倒是十分轻松,连平时那些高高在上的牙将也俯首听命,何况一般的禁军、厢军。
经历了大半年的建设、训练、思想改造,明教新兵们逐渐熟悉了自己的位置和身份,对于造反这条出路已不再抗拒和抵制,对于当新军所得到的福利也乐得享受,这时,摆脱生死抉择的原禁军、厢军牙将校尉们便不再甘于位居人后,充当队副或普通的新兵。他们不敢明着串连对抗,纷纷引用光明圣教的教规章程向各军部申辨,辨称自己的武艺应当受到平等的对待,可以为圣教立下更大的功业等等。
对于原先禁军、厢军牙将校尉积极参与光明圣教大业的行为,早在光明圣教的预料之内,并有专门与此情况相对应的查验与审核部门军情部。宋初因其在密州叛乱时的表现,被圣主特别提拔为军情部的尚书。
军情部的衙门就在光明城内城临近光明宫的一处院落,内有尚书一人,郎中两人,主事四人,部员十六人,主管着光明圣教在大周四州势力、在耽罗国势力,以及太周各州县、周边各藩国的情报收集整理工作。下面有各种线人数以万计,每年经手的费用高达四十万贯,在光明圣教内部也属于实权部门。
腊月二十九,光明城内城里的其它衙门早已放假,军情部却全员在岗,大周各州县、大周周边各国的各种消息源源不断地汇集而来,经过三次筛查,才会将重要的消息整理眷写清楚上呈至圣主。而所有消息,无论轻重缓急、真伪存疑都需要建档备查。军情部的工作事关光明圣教核心机密,所用之人全是于圣教有功之人,赵大桥、赵明达这两位密州之战的幸存者,因粗通文墨,识得几个大字,来到耽罗后,便被分派到军情部担任最初级的部员。
赵大桥、赵明达和另外六个部员在一个房间里面办公,房间里的炭火上面温着一壶老酒,两个部员围着炭炉边取暖边议论近几日光明城内的新鲜事儿。而另外几个部员则在抄录着尺许厚的书信。赵大桥和赵明达的工作比较简单,将各地来的信件拆封验看,按类别分别放入不同的竹筐,然后由其它部员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筛查,只有三次筛查都通过的书信才需要眷录成册提供给主事,而主事大人自然会将概略形成折子提供给尚书大人宋初,最后直达圣主面前。
“六叔,您看这封信,负责密州调查工作的潘大人来信了。”赵明达举着一封信,正是由潘平负责核实的密州籍禁军、厢军牙将校尉的信息。“这些官军,还没有当两天兵,就想当官了,真以为咱们圣教和官军一样,当了官就能享福了?!”
“明达,也不能这么说,那些当军官的,也不全是贪生怕死之辈,多数和我等一样是穷苦出身,当兵打仗也只为吃口饭。”赵大桥一边看着手中别州的调查回信,一边用木制的假手翻开另一封信说道。
“密州籍这三十二个军官里面,倒是只有三个是乡绅富户家子弟,其中还有一个其堂兄在京城做官,看来这个人是没有希望被提拔了。”赵明达一边快速浏览,一边随口说道。
“那也要看这人的自述,如果自述与调查结果能对上,咱们圣教也不会嫌弃在大周有根基的官兵。”
“咦,还有一个籍贯在诸城县秦家庄的军官。”
秦家庄是这次发起密州之战的根源,来自密州的赵氏叔侄自然对王老五、牛贵、孙大力三位英雄奇袭秦家庄的始末了如指掌,王老五、牛贵、孙大力三位虽然是圣教中人,但是在这次将四州交予官府的行动中,被光明圣教指定为纳入官军编制的密州军将官,统率着两万人的军队,虽然明面上听从京东东路制置使的命令,但是连制置使大人也知道,他们是敌非友,制置使大人的任务就是从潍州、沂州集结重兵,对密州军进行防卫。而密州军存在的价值与德州军相同,就是为今后与北辽的开战做准备。
“是秦源、秦淮的子侄?”
“不是!秦淮的子侄全死光了,秦源只有一个宝贝儿子,听说是京城的一个纨绔子弟。这个秦胜是秦家庄一个庄户的子弟。”
“这秦胜家里人还在吧?”
“都还在,这不还附着一封家信,让秦胜在教中好生效力,我圣教对秦家庄庄民甚好,许多秦源、秦淮的田地都分给了庄民,他们家也分了二十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