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医路维和

第46章 万年枝

  第46章万年枝据李教授的助手姜鑫说,李教授今天早上原本是打算去附近的村里下田查看新品种木薯的种植情况的。

  从一起吃完早饭到乘车出发时教授都没有任何异常,在车上还一如既往地又给他们强调了一下今天的工作安排,没想到车刚刚开出市区一会儿,李教授就忽然感觉头晕目眩,视物模糊,坐在车里都感觉很难坐得住,随时就会往一边栽倒过去了。

  司机立刻调转车头,十万火急地把人直接送来了姆那瓦萨教学医院。

  因为有医术高超态度亲切的中国援非医疗队在姆那瓦萨教学医院坐镇,附近几个城市甚至临近国家久治不愈或者病情复杂的病患纷纷慕名前来,到此就诊。

  这些沉疴难起的患者往往还需要一两个家人的照料看护,再加上玛喀提本地前来就医的人群、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驻玛喀提各个机构的工作人员,各国驻玛喀提使领馆的外交人员和中资机构的工作人员,常常把医院填得满满当当水泄不通。

  司机也是第一次开车来到姆那瓦萨教学医院大楼前,一到地方看到如钱塘江大潮般拥挤的波澜壮阔的人头攒动,一下子就有些懵了。

  就在这迁居一份的时刻,玛喀提政府派给李教授随身护送的当地警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高高挥舞起双手,用当地话大声喊着什么,冲进人群中。

  听到他喊话的人们也大多都自觉自愿地往两边艰难的挤了又挤,双方配合之下,硬是在人山人海中开辟出了一条通路。

  李教授这才能够及时顺利地送医。

  由于当地医护人员奇缺,姆那瓦萨教学医院的急诊科并没有像国内的三甲医院那样划分为急诊内科和急诊外科。

  姚禹梦来之前针对这个情况专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恶补了一通内科知识,一直到来到玛喀提之后也在业余时间坚持不断的学习。

  对于现在的她来说,急诊科所能遇到的大部分病症她基本上都能够及时有效地做出正确的处理。

  当她了解了李教授的症状和发病过程之后,第一时间想到最有可能的病症就是高血压。

  她立马拿出血压计果断先给李教授量了一下血压。

  高压186低压125!

  这是妥妥的高血压危象!

  血压计上的数字一报出来,不止李教授和助手姜鑫,连姚禹梦都被吓了一大跳。

  “快去推个轮椅!这么高的血压不能再让教授走路了。”

  李教授难受之余有些不敢相信:“血压,血压怎么这么高啊?我……我我怎么从来都没感觉,也不知道啊?去年所里组织体检还一切正常呢……”

  看得出李教授现在身体相当不舒服,一番话说得有气无力,断断续续。

  姚禹梦找了一片硝酸甘油,让教授舌下含服:“您先别说话了,也别想那么多。先把血压降下来,然后我们做个全面检查,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

  教授接过小小的药片,放进嘴里,乖巧地点点头,说了一句谨遵医嘱,就再也不说话了。

  原本有些紧张的姚禹梦看到这位国际知名的农业专家、一级教授,如此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心情一下子就稍稍放松了一点,开始冷静评估李教授血压升高情况对心脏、脑血管、肾脏和眼底等靶向器官的影响,判断是否是继发性高血压。

  一番基础的体格检查后,姚禹梦发现李教授呼吸频率正常,血氧饱和度正常,肺部不存在湿啰音、没有肺水肿的症状,心率正常,没有心力衰竭的表现,瞳孔对光反射灵敏、大小对称,没有头痛恶心呕吐的症状,眼底也没有动脉出血的迹象。

  姚禹梦提着的心又放下了一点点。

  她推测李教授大概率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只是他一直忙于工作没有做血压监测,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血压一点一点逐步上涨,身体的各个器官也在一点一点慢慢适应高血压的环境,因此他长时间内身体都没有感觉到异样。

  直到今天早上可能是因为过度劳累,血压突然升高,身体一时不能适应,这才有了不适的感觉。

  她给李教授开了尼卡地平泵注降压,打算先一步一步阶梯式把他的血压降到合理区间。

  之后她马上联系了医疗队的心内科主任医师,把做了紧急血压控制的李教授转到心内科住院去了。

  看着李教授的血压平稳缓慢地下降,姚禹梦终于舒了一口气。

  想到李教授早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还为了践行国家的“一带一路”发展方略,长途跋涉来到非洲,工作忙碌到血压升高自己和周围的人通通都不知情,姚禹梦内心百感交集。

  这段时间因为埃博拉疫情的影响,中国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全体都没日没夜地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上。

  他们总结了中国医疗队成员密接但没有感染的经验,在医院全面推广。

  他们要求所有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消毒洗手戴口罩的规章制度,对医院环境及时消杀,完全按照规程处理医疗垃圾废物,在姆那瓦萨教学医院第一次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的概念。

  多部门配合多管齐下,终于实现了姆那瓦萨教学医院之后在此次疫情中医护人员零感染的奇迹。

  作为援非医疗队的成员,姚禹梦太了解援非工作中所面对的各种艰难险阻了。

  她一个年轻人刚来玛喀提的时候都经历了各种生活不便和水土不服,而这些困难相较工作中遇到的困苦,那真正可以说是班门弄斧、小巫见大巫。

  因为玛喀提常年战乱人口混居,人民普遍受教育程度很低,这里的语言系统杂乱无章不成体系,仅仅学会一种全国通用语是远远不够的。

  由此造成的语言不通、沟通不畅这些显而易见的问题暂且不提,这里医院的工作氛围和工作效率完全不能和国内医院相提并论。

  手术室排期只截止到下午四点,医护们大部分都没有加班的意愿,对援非医疗队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坚持赶到医院为急需治疗的病患接诊感到不可思议。

  除此之外,那些来自上个世纪由我国捐赠的“老爷”设备,那些时断时续时有时无的氧气供应,那些不是缺这就是少那的手术器械每一个都曾让姚禹梦愤懑不平,焦急无奈。

  但是看到那些耗尽微薄的家底,赶很远很远的路才能艰难到达姆那瓦萨教学医院的患者,看到他们渴望求生的眼神,看到他们对医生毫无保留的信赖,看到他们病愈后感恩的笑脸,看到他们对医疗队发自内心的敬意,姚禹梦就忘却了一切援非路上的挫折磨炼。

  他们是她无所畏惧,勇敢向前的动力来源。

  人心所归,唯道与义。

  这一点在任何国家,任何时候,不论人种,不分性别,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他们千里迢迢背负着责任和义务,是中国人民为饱经沧桑的非洲人民派来远渡重洋的白衣天使,是中非友谊的桥梁。

  姚禹梦时刻谨记,永不敢忘。

  中国人民不但派来了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还派来了李教授这样的掌管粮食的当世神农。

  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仍然坚持亲自下田,跨越三个大洲两个大洋,把希望的种子洒满非洲的红土地,只是为了让非洲人民能吃饱肚子,不再挨饿。

  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比我们中华民族更加重视农业,珍视粮食。

  只有把粮食掌握在自己手里,一个国家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过去惨痛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人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提就是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

  在历史的长河中,农业交流和农产品贸易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合作内容。

  六百多年的时光匆促而过,到如今,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农业国际合作已经成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最佳结合点之一。

  作为耕读传家的农耕民族,我们非常愿意将我们在现代农业产业中积累的新技术新方法和非洲人民一起交流实践。

  现代农业生产的三大支柱分别是种子、化肥和水利工程。

  由此可见主要负责先进育种工作的李教授身上,承担的是怎样的历史重任。

  姚禹梦在这位已经有了二十多年援非经验的老专家老教授身上,深深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国士无双”。

  他的身躯并不伟岸,甚至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有些佝偻。

  他的工作复杂繁重,他却不顾年迈事必躬亲从不假手他人。

  他的态度亲切自然,走到哪都能和当地的人民群众打成一片。

  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老人,让姚禹梦禁不住想起了自己的外公。

  外公少年时期眼见大水泛滥淹没了故乡和亲人,所以发誓要成为水利工程师,像大禹治水一样治理江河湖泊造福一方百姓。

  虽然他在学术上的造诣完全不能和李教授相提并论,但他也是在自己的领域兢兢业业克勤克俭一辈子,甚至在给心爱的小外孙女起名字的时候也不忘自己的初心,不负那些少年时期的报国之志。

  姚禹梦。

  禹梦,禹梦,说的就是大禹治水四海昌平的梦想,说的就是艰苦奋斗因势利导的计策,说的就是公而忘私民族至上的精神。

  可惜的是外公因常年在野外勘测,条件太过恶劣,弄了一身伤病,好不容易退休之后,还没过过几年安逸闲暇的退休生活就因病去世了。

  姚禹梦和李教授,只是幸有数面之缘,但每一次见面,她都感到老人家身上有一种莫名的亲切。

  直到今天她才恍然大悟,这种亲切来源于她的外公,来源于老一代人认真治学的风骨,来源于上一辈人艰苦卓绝的奋斗,来源于前辈们胼手胝足的底气。

  也因为由此渊源,她在李教授住院期间对他的身体健康非常关心,下班以后经常是先去住院部看望一下老人家,之后才回到援非医疗队在玛喀提的驻地。

  得知李教授完成了所有检查,各个方面都没有大碍,只是患上了原发性的高血压,姚禹梦高兴之余,也不免为了李教授担忧。

  她怕他忙碌起来忘记吃降压药,特意好几个晚上都去他的病房不厌其烦地叮嘱按时吃药的重要性,以防他的血压控制不好,引起其他并发症,损害身体健康。

  经过这几天的相处,姚禹梦早就和李教授混熟了。

  平时看不出来,老人家在生活中其实是典型孩子心性,老顽童一个。

  除了对农业生产,对种子强烈的热爱之外,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吃,什么都能吃一点,而且乐于尝试。

  姚禹梦了解情况后,就从靳宇那个百宝箱里搜刮了一堆从国内带来的小零食,每天都换着花样和种类给他带一点适合老年人吃的东西。

  凭借着靳宇的百宝箱,短短几天,姚禹梦已经摸透了李教授的生活规律,为了防止他忘记吃药,她和李教授说想要每天一早醒来之后都给他打一个电话提醒,直到他形成习惯为止。

  通过这几天的交往,李教授也非常喜欢这位机灵懂事,聪明听话的小丫头,早就把她当做孙女看待了。

  因此他听到姚禹梦的建议之后,欣然应允,也不和她客气。

  住了几天医院之后,李教授的血压控制得相当稳定,已经符合了出院的指征。

  姚禹梦和姜鑫一起帮他办理了出院手续,又叮嘱姜鑫注意提醒李教授,降压药一定要按时按点定量吃,每天都吃,千万不要随意停药换药,有什么问题要及时和医生沟通。

  她抵御着有些依依不舍的情绪,特意没有和老人家在医院里面说再见。

  她是真心想祝愿李教授身体健康,不要再来。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过了几天,又一位熟人走进了姆那瓦萨教学医院。

  这次因为身体不适前来就医的,是世界卫生组织防疟疾小组的志愿者露易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