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老毛子VS二毛子

  阿卡耶夫闻言,点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

  这话题有些大,他可不敢擅自做主。

  具体要怎么弄?还得上头决定,不过想来问题不大。

  “尊敬的姜先生,关于上次提到的汽车合作,您有什么想法?”

  宝马汽车出来几个月了,销量是相当的好,老毛子也有些眼热。

  通过阿卡耶夫,他们在港岛的4s店下了血本购买了这几款汽车,甚至还包括一辆重卡。

  那些工程师们拆下发动机和变速箱,仔细认真研究了几天。

  发现居然无法完全仿造。

  这简直就是不可思议,从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整体构造来看,传承了老毛子一向的风格,简单粗暴。

  但是制作工艺方面,确实精细了许多,这点老毛子虽然做不到,但也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顶多就是噪音大一些,寿命短一些罢了。

  最关键的就是发动机内部,里面居然嵌入了一层氧化锆,他们可没有这样的技术。

  有了这一层氧化锆,内部机械的磨损大大降低,燃烧热效率也大大提高,输出的动能也更加稳定。

  从一系列测试来看,这些发动机的性能居然可以跟欧美的3.2升自吸发动机相媲美。

  要知道这些民用车的发动机,也才算是2.0升涡轮增压发动机。

  这样不仅仅省油,对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也很重要。

  他们这样的发动机,不像是日韩那些车企,牺牲了绝大部分的动能,追求节油和使用寿命。

  而是在节油的同时,通过涡轮增压增强气缸内的平均有效压力,并且大幅度提升发动机的燃烧热效率。

  如果是一般的发动机,因为材料的原因很难承受住温度大幅度提升。

  氧化锆却可以在2000度的高温下而保持不变形。

  这已经超出了材料加工的极限,要知道这样的加工技术,就算是在西方也很难实现。

  其实,这些老毛子不知道的是,宝马公司也是在发动机内壁先涂上一层纳米氧化锆和纳米碳化硅,两者通过特殊的化学药剂混合后,最后经过超高温加热,才实现了这样的转变。

  氧化锆拥有耐磨,耐超高温的特性;纳米碳化硅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和良好的自润滑,高热传导率,低热膨胀系数及耐高温,强度大等特点。

  加入这两种材料后,新的发动机不会产生太多的废气和有机胶,延长了保养的时间,减少了更换机油的次数。

  最关键一点,搭配这样的发动机的汽车,能够在严寒酷冷的俄罗斯地区不受气候影响,能够正常工作。

  双方经过长时间的交涉,最后姜大邺答应以1000万美元和所有宝马汽车新技术(发动机除外)入股俄罗斯卡玛斯,伏尔加,嘎斯三大汽车公司各50%的股份。

  尽管知道,现在进入俄罗斯市场并不是最好时机,但是为了攻略蒙古,以及乌克兰,还是要给老毛子们一点好处的。

  就算是提前在俄罗斯汽车市场占个坑吧。

  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人的会谈差不多也快结束了。

  阿卡耶夫从公文包找出一份文件。

  这是俄罗斯国内发过来的传真,他把这份资料递给姜大邺。

  姜大邺接过来开始仔细查看。

  这是一份俄罗斯移民书面报告。

  上面密密麻麻写了很多名字,以及他们相关的单位和职称。

  人实在太多了,他才没有那个耐心看下去,索性就直接翻到了最后一页。

  好家伙!

  老毛子这次是破罐子破摔了,直接把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那些科学家,工程师们都弄过来了。

  按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人口比重计算科研人员比例,占人口比重最多的是俄罗斯!

  前苏联时期每100万前苏联人口中有2979名科研人员。

  俄罗斯作为前苏联唯一的继承者,理所当然就拥有了最多的科研人员。

  当下的俄罗斯已经不复前苏联那样的风光,他们高层决策也导致国家经济衰败,一年不如一年。

  尤其是军工产业受到打击最大,基本上都处于半停工状态,而留下的这些科研人员大多数是无所事事。

  华夏人既然愿意用稀缺的美金购买他们,老毛子也是豁出去了。

  他们除了把国内无关紧要的工程师打包“卖掉”,还在前苏联加盟国大肆收刮了一番。

  把那些在工作或者已经失业的工程师们,连骗带哄直接全部运到华夏境内。

  与其留给那些白眼狼,还不如趁着有价值时卖出去。

  姜大邺拿着这份名单直接去东南海找到了陈老。

  突然多了这么多人,真不好随便拿主意。

  人数实在太多了,他心里估摸算了一下,至少有两、三万人吧?

  而在这本名单里,和老毛子们不对付的二毛子(乌克兰人)是最多的。

  乌克兰作为欧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前苏联的地位仅次于俄罗斯。

  1991年独立后,乌克兰经济形势持续恶化,经济实力急剧下降。在所有转轨经济国家中(不包括受战争影响的前南斯拉夫国家),乌克兰的经济危机最为严重。

  在1992-1997年期间,乌克兰的国内生产总值均为负增长,国内百姓的生活状况比起俄罗斯来更是狼狈不堪。

  也因为如此,乌克兰有向欧盟和北约强烈靠拢的意向。

  老毛子们最不爽的就是这些天生有反骨的二毛子们。

  俄罗斯虽然这些年有些流年不利,但打压曾经的小弟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他们在乌克兰急缺的电力、能源等方面施加压力,通过减少供应或者大幅提价来逼迫这个曾经的小弟。

  乌克兰高层对这些科研人员其实也不是太过关注,因为他们正在为恢复农业大国的荣耀而努力奋斗。

  至于这些只会研究军工,只会造飞机和航母的工程师们,他们表示不屑一顾。

  毕竟,养着这些人不仅不能带来任何利益,反而还会浪费粮食。

  要知道,他们连战略核导弹也拆了,两艘航空母舰也拆掉当废品卖了,战略轰炸机也被当作债务抵押了给别人,那些巨型运输机(安225)更是被当做了他们跑商的工具。

  他们甚至还想把核弹头卖给萨达姆和卡扎菲。

  500万美元一枚呢!

  至于留下的那些工程师们,还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走了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