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居心不良

  听完了阿卡耶夫的叙述,姜大邺知道想从俄罗斯打开国际市场局面,确实有些难度。

  但这并不妨碍他先期布局。

  要知道俄罗斯现在最缺乏的就是美元,而他最不缺的也是美元。

  俄罗斯当下的民众,平均月工资也就是30美元,不到300元人民币。

  但如果按照黑市的汇率算,可能连十美元都不到,也就是不到一百元人民币。

  这是何等的凄惨,无法想象。

  恐怕,所有解体前的俄罗斯人都无法猜测得到,苏联解体后反而使自己的生活更为艰难。

  昔日的苏联,是全球顶尖的军工生产大国。

  苏联鼎盛时期,每年可以生产3000辆坦克、4000~6000辆装甲车、2000~3000架作战飞机,实力相当强盛。

  苏联解体后,原有的生产体系崩溃,俄罗斯军工产能大幅度下降。

  与此同时,由于《欧洲常规武力条约》的约束,很多俄罗斯高层也在主观上不重视军事工业。

  这样到1996年时,俄罗斯仅生产5辆坦克、250辆装甲车以及20架飞机,可谓是自废武功。

  不仅军工业如此,就算是民用的生活产品和工业产品也遭受到了巨大打击。

  1995年曾经到过俄罗斯的人,觉得出了国要逛逛超市,到了当地超市就涨了见识。

  只见卖菜的货架基本都是空的,间隔几米有一个可怜的胡萝卜摆在那。

  好的地方有又黄又烂的洋白菜,还能找到几个脏的跟泥球一样的土豆。

  即使这样,那些过期的蔬菜也是贵得吓人,就算是买一斤,一个礼拜的工资就没了。

  俄罗斯本来就不适合发展农业,如今又遭遇到这样的“国难”,那些本就不多的农民,就把自家的粮食全部作为“战略储备”,以备不时之需。

  国际上买不到粮食,国内的农民不愿把粮食拿出来卖,那些资本寡头们又肆无忌惮的抬高物价。

  此时内外交困的俄罗斯是何等的囧况,脑补一下非洲的难民就知道了。

  不怪俄罗斯高层对姜大邺有求必应,那是他们把姜大邺真正的当做大爷对待。

  他掌握着民众最需求的粮食和蔬菜,这已经是俄罗斯为数不多的获取渠道。

  它周边国家又不缺石油,缺石油的国家又不能大量提供这样的民生资源。

  其实,也真的很无奈。

  这大半个小时的相互沟通后,姜大邺首先对阿卡耶夫表示自己了的同情。

  然后,也开始了自己的诉苦。

  华夏经历了五六十年代的生育高峰期,现在的人口实在太多了。

  温饱倒还算过得去,但是生活品质却并不理想,特别是肉类的缺乏,导致国人的身体素质有些低下。

  华夏人的主肉食是猪肉,但猪肉却消耗很多的粮食。

  这就导致了华夏想支援俄国的兄弟姐妹们,却没有足够多的粮食。

  因为那些多余的粮食必须要用来养猪。

  所以现在的问题就是,华夏必须要拥有替代猪肉的主食。

  华夏人其实对牛肉也是非常渴望,但奈何草场太少,牛肉的出产供给量不多。

  怎么办?

  阿卡耶夫也知道姜大邺现在的意思。

  如果华夏拥有大量的草场,姜大邺就可以大规模投资畜牧业。

  畜牧业发展了,肉类自然就丰富了,对粮食的需求就下降了。

  就可以对俄罗斯提供大部分剩余的粮食产出。

  这才是真正的盟国所应有态度。

  急人之所急需人之所!

  他对姜大邺这人的印象大为好转。

  “尊敬的姜大邺先生,既然您已经提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那请问您是否找到了解决办法?”

  阿卡耶夫也是满脸期待的看着姜大邺。

  姜大邺故作沉思了一会儿,然后吩咐陈大把他的世界地图马拿过来。

  片刻后,两人走到地图旁边。

  姜大邺用手指指着内蒙旁边的一块地图。

  “这曾是我们国家的一部分,就像前苏联那样被分裂出去了。”

  “这里80%以上都是草场,但那边的人口稀少,畜牧养殖手段非常落后。”

  “而我的意思就是,引入我们的人才,资金和技术,大规模开发那里。”

  阿卡耶夫顺着他的话看过去,知道他所指的是那一块地方确实有些敏感。

  这可是中俄交界的一个缓冲区。

  姜大邺看到他久久不言,便又继续说道。

  “那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非常恶劣,要吸引外资和人才去帮助他们,其实也是很困难的。”

  “我是看见咱们两国同盟的基础上,才勉为其难的去开发那块贫瘠的土地。”

  “阿卡耶夫先生,我的诚意摆出来了,就看看贵国政府的态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