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送上来的买卖

  姜大邺本来想着大飞机项目基本上是完结了,但是接踵而来的是更多的麻烦。

  俄罗斯代表团,再一次找上门来,说是想出售一批闲置的航空资源。

  本来经济就不景气的俄罗斯,现在还要为这些市场效益不好的大型企业提供最低保障。

  而这些本就落后十多年的航空制造企业,除非有大量的资金投入进来搞研发,否则必倒无疑。

  俄罗斯的飞机制造企业并不少,不可能全面兼顾,那就只能在国际上找一些买家处理掉。

  他们也曾经找到阿三国,表示能够成本价全套出售。

  阿三国却很嫌弃他们的二手货,直接摆明了要全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制造技术。

  他们阿三国可是发达国家哦,怎么可能用这样落后的技术打造本国的航空工业。

  “老毛熊,你们这样很不给我面子啊!看不起我阿三国吗?没看到我们买武器都只选最贵的挑吗?”

  其实,阿三国是担心自己买了技术后生产不出来,或者是生产出来后没人敢买,没人敢坐。

  那还不如直接买现成的算了。

  虽然知道这是饮鸩止渴,但真心是没办法。

  前一段时间,老毛子们还想着把这些淘汰的产业卖给华夏。

  鲲鹏一号超级涡扇发动机的腾空出世,完全打乱了他们的既定方案。

  现在再找一个又有钱,又渴望制造飞机的国家,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所以,他们这一次厚着脸皮来找姜大邺,让他把这些产业连带着工人一并收购了。

  姜大邺了解到他们的来意后,也是有些苦恼,毕竟这些都是落后的生产技术。

  最后通过一番讨价还价后,还是拿下了他们最后的两个品牌。

  图-204的全套技术外加两个全套生产线2000万美元,500万美元咨询赞助费。

  图-204性能与西方国家生产的客机存在差距。

  加上过去前苏联与西方国家缺乏技术交流,未能吸引国内外航空公司购买,因此销售一直不佳,交货量较少,现在一直亏损。

  伊留申航空集团整体出售。

  这里面包括伊尔-96全套技术,再加上生产设备一起出售,总共3亿美元,额外提供2000万美元咨询赞助费。

  他们唯一的要求就是,保留在俄罗斯的生产基地,继续生产这一款飞机。

  伊尔-96由苏联第一种宽体客机--伊尔-86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提高了飞机性能。

  由于采用了先进的结构材料及工艺技术,缩短机体长度,从而增加了航程和改进了机载设备。

  1993年伊尔-9686投入商业运营,一直至2020年,30余年来,未有一架坠毁、亡人。

  甚至连普!京大帝的专用vip飞机,也是该机改装而成。

  安全性能确实无与伦比。

  即使如此,从1992年起,除了古巴曾经订购过几架飞机后,这架飞机从未被除俄罗斯外的其他国家购买。

  所以即使有俄罗斯政府投入了持续的资金支持,伊尔-96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金融黑洞。

  截止2006年停产,伊柳申设计局也仅制造了30架伊尔-96客机。

  公司经营非常惨淡,完全入不敷出。

  考虑到即将到来的华夏民用航空市场大爆发,姜大邺觉得还是有必要先下手为强,研发更为先进的民用客机。

  再建立一个民用客机航空公司,还是有必要的。

  鲲鹏航空制造公司主要生产的是超大型运输机,还有以后的战略轰炸机,战略运输机等等。

  两个公司的目标市场并不冲突,索性就全部拿下来了。

  考虑一番后,他把这个公司的名字改为凤凰航空制作公司。

  他把公司的总部放在海琼省,紧挨着鲲鹏航空公司边上。

  伊留申航空集团在俄罗斯原地保留,停止使用惠普公司的发动机,全部改为鲲鹏系列的发动机。

  图-204的两套生产线和工人全部转移至凤凰航空制造公司。

  这样一来,资源利用能够最大化,避免了重复基础建设的浪费。

  到此为止,姜大邺和老毛子的航空方面的谈判基本上已经到了最后的尾声。

  “粮食代工生产计划”,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创举,绝对是会被载入新华词典和百度百科的新名词。

  在这个项目上,姜大邺根本没想去赚钱,只要不亏本,不被人诟病,怎么折腾都可以。

  名义上是他旗下的公司,实际上都是由政府和农民代表协同管理,姜大邺加入其中,就相当于一个威慑的存在。

  只要他在其中,老毛子们就不敢肆无忌惮的欺负农民,毕竟两者之间的关系牵扯太多。

  双方政府也是下定了决心,做出大工程项目,毕竟关系到国计民生,影响极其重大。

  华方一共征召10万农民出国务农,全部采用机械化,大规模种植粮食。

  俄方提供当地粮食种子,负责房屋居住和安保事项。

  虽然,人看似很多,但以两国的人口基数去对比,简直就是毛毛雨啦。

  如果双方合作愉快,继续扩大种植规模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蔬菜远程传送计划”,这是一个令全世界都感到震撼的超大民生项目工程。

  总投资接近100亿美元,其中包括姜大邺负责建设海南超大型绿色蔬菜种植基地,巨资购买100架巨型运输机,以及一千多辆的特种冷藏保鲜运输车和五千多辆农业多用途拖拉机。

  蔬菜种植基地,全部采用华俄两国最优良的蔬菜种子,完全无公害种植。

  种植基地估计至少有1000平方公里大小,蔬菜种植以自动化和机械化生产为主。

  尽管如此,需要的劳工和技术人员也相当的可怕。

  相当于150万亩的种植基地,至少也需要50万的技术工人和劳动力,加上周边的配套产业项目,整个种植基地工程估计最少可以提供100万人以上的就业。

  90年代的就业环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艰巨的一个年代。

  能提供这么多人同时就业,就已经很能说明,姜大邺这样一个人的战略价值。

  现在,加上他旗下的产业,全国至少有三、四百万人直接或者间接为他打工,加上的受益的家属群众,估计可能超过千万人口依靠他的企业生存。

  为了更有效的管理和经营,姜大邺决定把这150万亩蔬菜种植基地,分为若干块,与农业相关的大学和专科学校共同经营。

  姜大邺出钱,出设备。

  农业大学出技术,出人力。

  种植基地产出后所得利润,双方占比7:3。

  这样一来,全国的农业大学和农业专科学校几年的毕业生基本上被包圆了。

  甚至很多农业大学都在海南设置了分校或者研究实验室。

  要咬下这么大一块蛋糕,绝对不能心慈手软,要知道这可是长期的大项目。

  全国的农校都蜂拥而至京都,准备与姜大邺把这件事情谈妥。

  ……

  姜大邺基本上凭自己一己之力,盘活了全国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给农业大学的校办产业找到了最适合的出路。

  俄罗斯这一边,也确定了相关的利益分配集团,毕竟这是一个长期,庞大且垄断的市场。

  为了维护这一庞大的市场不被外来的势力恶意干扰和竞争,组成了一个蔬菜攻守同盟,保证利益最大化。

  靠近北冰洋圈的环境和气候实在没法种植蔬菜,甚至是中亚和蒙古那片地区,在冬季种植蔬菜也是极其困难的。

  所以很多相关有识之士,都看出了这一市场的巨大的利益。

  而姜大邺旗下新成立绿叶生物公司,从此就是世界上快速提供蔬菜的最大供应商,从而也让更多人都趋之若鹜。

  根据朱雀航空制造公司的设计师团队的评估,如果厂区和生产线建立好后,又能够三班倒全勤流水作业,一年60架飞机完全不是问题。

  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加大投入,加紧建设,他旗下的绿叶种植公司年底就可以开张了。

  姜大邺想到了后世的大规模自然灾害和全球疫情,他的这个产业链的真正战略价值就会体现出来了。

  因为朱雀系列的运输机都配备有驾驶员生活区,机上人员无需下机停驻,外加全自动的卸货装备,可以实现全球不停歇机动运输。

  所以在自然灾害和大规模的疫情中完全可以无视病毒感染的风险。

  想想以后所有的国家政府都会求上门来的情景,姜大邺嘴角边的口水都快掉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