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早知你会感慨良多,不若让你少听这些,免得转了心性。

  这跟心性何gān

  不过陆菀已经心知,他应是不打算与自己分说了。

  好在她也不很好奇,支使着人把失魂落魄的陆萧扶上车,便与谢瑜告辞了。

  “钦天监很快便会送吉日过去,”谢瑜眸中漾起了笑意,突然道,“我到时便出城去猎雁。”

  陆菀脸上飞红,她与谢瑜已经过了六礼中的前两礼,接下来便是纳吉,需得有宾客执大雁来,正式定下。

  谢瑜这是告诉自己,他将要来过这第三礼。

  她低声“嗯”了一下,就上了车,并不是很想在这里谢瑜谈成亲的细节。

  望着陆家的牛车远去,谢瑜的视线也飘远了去。

  他方才突然提起猎雁,不过是想转移陆菀的心神,以免她当真追问自己缘何做官。

  若不然,许是他还需现编些大义凛然之语。

  谢瑜轻佻起唇角,他自是与荀方这等书生意气之人不同,他做官,无非是喜好使然而已。

  所谓的天下苍生,都是自有命数,又gān他何事。

  作者有话要说:谢瑜其人,是真的没有心,惯于伪装。

  即便此时对着阿菀,也是占有欲>感情,就像是他所侍弄的花儿,需得开在他的庭院,还得是心甘情愿。

  他双商都在线,所以此时还是哄骗为主,并不会用qiáng制手段,以后就不保证了(狗头)。

  官制沿用的是三省六部制:三省是门下,中书,尚书;六部大家都知道就不赘言。

  门下省的长官就是侍中,中书是中书令,尚书则是尚书令;这三个省的长官相当于宰相,可以被尊称为相公。

  简单来说:中书定策,门下审议,尚书gān活。

  唐太宗李世民就认为门下省是机要之司,在《资治通鉴》有一段原话:“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然驳正。人心所见,至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

  第44章初察

  回去的牛车上,陆萧还是浑浑噩噩的,虽是仍不能理解荀方所为,但心结已经解了许多。

  陆菀望着眉宇渐渐舒展的兄长,也放下心来,给他斟了杯茶。

  “阿兄,你润润喉吧。”

  “嗯。”陆萧端起来,抿了口,略有些出神。

  “今日之事,还是麻烦谢郎君了。”他突然说了句。

  后又续道,“你们之后所言,我也听到了。”

  是关于成亲过礼之事被他听见了?

  陆菀有些别扭地挪开眼,还未褪去的红晕又有了复苏的迹象。

  然而陆萧再开口说的却是:“谢郎君所说不差,我辈为先,有种种错漏亦是寻常,然则后效事宜……”

  突然觉得这个阿兄可能不是亲生的,居然先想的不是妹妹,而是谢瑜说的话。

  陆菀僵着脸,看着开始恢复生气的陆萧,觉得他的书呆子气又回来了。

  这样也好,她扯唇笑了笑,假作认真听他讲着自己的设想,时不时还附和一二。

  如此,这从二月拉扯至今的一遭风波,总算是真正过去了。

  *

  谢瑜所说的不假,钦天监所送来的成亲吉日竟是在七月间,离现今也不过三个月,接到消息时,周夫人就有些不满。

  她重重地搁下手中的账本,“哪家女郎出嫁,不是需得一年半年的,偏阿菀的日子如此之紧,若是准备的不够妥当,跌了面子如何是好。”

  一旁的陆远却是有些不赞同,“皇家赐婚,过礼事宜,礼部会一力承担,我看只需为她备些细节琐事便可,这时间也不算赶。这日子可还是挑在了太子册妃之后。”

  周夫人皱眉反驳,“女儿家的琐事又不少,你知道什么……”

  当事人陆菀静坐一旁,内心毫无波动,专注地捧着一碗水果碎冰,只当没自己的事。

  地窖里冬日存下的冰,敲一块,磨成细细冰沙,再把时令水果切块,混好后倒进酪浆,再没有比这更美味的了,她心满意足地想。

  却不料那两人突然结成同盟,把矛头调转对向她。

  “阿菀,你觉得呢?”

  陆菀依依不舍地放下银匙上的粉白桃肉,蹭到了周夫人身旁,撇嘴道,“这都已经定下来的事,叫我说什么。”

  周夫人有身之后,脾气急躁了些,她恨铁不成钢地敲了敲陆菀的额头,嗔怪道,“我这还不是为你着想。”

  她像是想到了什么,“对了,过两日便是宝珍楼三月一度的大集,我如今身子沉了,你自己带上金银,去挑些喜欢的首饰物事,也好做陪嫁。”

  宝珍楼的月集?陆菀最近也无事,想了想,就点头应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