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60年——564年??北周宇文护联合突厥伐齐。北齐兰陵王高长恭救洛阳。齐人做《兰陵王入阵曲》歌之。
北周和北齐把精力放在稳定政局上面,无意发动对外战争。南陈趁机收复失土。
“江陵之陷也,巴、湘之地尽入于周,周使梁人守之。”北周和西梁从王琳手里夺得巴州和湘州。湘州对南陈的威胁非常大。南陈亟欲夺回,在攻克郢州后便向湘州发动进攻。北周协助西梁抵抗南陈。陈军和周军在巴丘(湖南岳阳西南)对峙,斗智斗勇。
雨季来临,秋水泛滥。陈军占据长江,切断了巴丘的水路。周军运粮困难,粮食供应出现问题,军心不稳。陈军趁机发动进攻将周军赶离江岸。
周军困守孤城,军中爆发传染病,士兵病死一半。周军实在待不下去了。
陈军跟周军商量:只要你放弃江南土地,我们送给你船,让你们安全离开。周军同意,不过要求陈军后撤一百里。陈军于是把船留下,撤离渡口。周军坐着陈军送的船回到了江北。
南陈不废一刀一枪收复了湘州。
北齐这时又发生变故。高演出去打猎让一只兔子惊了马,摔折了肋骨,没多久死了。
高演死前留下遗旨让弟弟高湛继位。其实他之前立了太子,就是他的儿子高百年。但是太子年纪尚小,他担心幼子登基将落得高殷一般的结果,也就是皇位没保住还把命丢了。
高殷被他废掉后杀了。虽然太后(即先前的太皇太后)特意嘱咐他不要加害高殷,但他总觉得只要高殷活着他的皇位就坐不踏实,瞒着太后把高殷杀了。太后知道后跟他大闹一场。他是个孝子,也很后悔。
他给高湛留下一封信,希望他能保全自己妻儿的生命,千万不要学自己那样。
高湛是多疑狡诈之人,接到高演的信后怀疑高演诈死,想骗他回京受死。他先派亲信回京,溜进放棺椁的地方打开盖看真切了,之后才快马加鞭回京继位。
其实他之前已经准备起兵夺位,但是算卦先生告诉他用不着,说皇帝马上就要死了。“不须举兵,自有大庆”。不用起兵就能达到目的。他不信,把算卦先生扣留在府中,如果没有应验就杀了他。没想到过不长时间果然接到了高演的遗旨。他之所以怀疑高演诈死也是因为他自己心里有鬼,以为谋反的事泄露了消息。
高湛回京后在太后的主持下登基坐殿,成为北齐新一届皇帝。
高洋、高演、高湛是一母同胞,先后登上了帝位。他们的母亲娄太后因此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三帝之母。
高湛即位后不久,娄太后得病死了。高湛找茬杀了前太子高百年。高演给儿子起名高百年,希望儿子长命百岁。为了儿子能长命百岁他不惜让出皇位,但最终没能保住儿子一命。
北周的皇帝也是兄弟仨,宇文觉、宇文毓、宇文邕。不过他们不是一母所生。
宇文觉、宇文毓以及西魏末帝元廓都被宇文护所杀。宇文护连弑三君也创下一个吉尼斯记录,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三帝杀手。
北周还有一个关于“三”的记录。北周八大柱国(相当于元帅)之一的独孤信容貌俊美,生的女儿也一个赛一个漂亮。长女是宇文毓的皇后。四女是唐高祖李渊之母,被追封为皇后。七女是隋文帝杨坚的皇后。独孤信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三后之父。
北周在宇文邕即位后逐渐安定下来。
宇文邕上台后深藏不露,表面上对宇文护俯首帖耳,暗地里不动声色积蓄实力等待时机。
宫里朝里都是宇文护的人,稍有不慎就会引来杀身之祸。宇文邕第一步要做的是保住性命,坐稳皇位,第二步才是扳倒宇文护,夺回皇权。
“将欲夺之,必固予之”。他一上台就宣布赋予宇文护先斩后奏的权力。不管什么事,宇文护都有权先拍板然后再告诉皇帝。这不仅是特权也是荣誉,说明宇文邕绝对相信宇文护。宇文邕要让宇文护相信自己胸无大志,没有野心,甘心做傀儡。
后来宇文邕又要求大臣们不能直呼宇文护的名字。这也是一项很难得的荣誉。
只要能给的官衔,能给的荣誉,宇文邕全给他。宇文护有什么要求尽力满足。宇文邕极力讨好宇文护。
宇文护以为宇文邕很识相,想想要让自己选择新帝不也是要找这样的人吗?渐渐对宇文邕少了戒心。
563年,宇文护跟突厥人联手伐齐,以报北齐囚禁其母之仇。
宇文护的母亲在东西魏分家的时候被高欢扣下,发配到中山为奴。宇文护寻访多年终于得到母亲的下落,多次跟北齐谈判,求北齐放了他母亲,结果都被北齐拒绝。北齐认为这个老太太奇货可居,关键时候可以派上用场。宇文护忍无可忍发兵进攻北齐,打算灭了北齐。
另外,宇文护早有篡位之心,但总感觉条件还不成熟。篡位不仅需要权势还需要声望。众望所归才容易篡位成功,否则即使坐上皇位也坐不稳。宇文护虽然控制了朝政大权但在朝中资历尚浅,威望不高。在崇尚武功的胡人国家,他没有战功是最大的短板。所以他希望能立下不世之功为日后登基铺路。
宇文护担心打不过北齐,拉突厥做帮手。他通过和亲跟突厥建立联盟关系,劝说突厥跟他联手伐齐。
他对突厥人讲高湛是酒色之徒,国家内部乱象纷呈,军队战斗力今非昔比,咱俩联手一定能打败他。打下北齐咱俩平分它的疆土。突厥人曾经败在高洋手下,对北齐有畏惧心理,但经宇文护这么一扇乎,心动了,决定出兵南下。
突厥出兵十万从雁门关杀入北齐。宇文护派随国公杨忠率一万步骑兵北上去和突厥人会合,带领突厥人去进攻晋阳。他另派郑国公达奚武率领三万骑兵东出平阳(山西临汾尧都区),牵扯北齐兵力,策应杨忠。
杨忠攻城拔寨,连下北齐二十多城,攻破雁门关放入突厥人。被挡在雁门关外面的十万突厥人蜂拥而入,跟杨忠合兵一处进攻晋阳。
高湛听说周军来袭,亲赴晋阳指挥作战。他到晋阳的第二天,北周和突厥联军也杀到了。高湛看到联军兵势如此强盛,后悔来晋阳,打算赶紧离开。部下死死拉住他,不让他走,说你一走军心就散了,我们必败不可。高湛只得勉强留下。
适逢大雪连日不绝,地面上积起数尺厚的雪。这样的鬼天气别说交战,空手走路都难。
突厥人看见城上的齐军兵容齐整,责备杨忠说:你们说齐国大乱,所以我们前来讨伐。可你看看他们目光如铁,哪有乱的样子?
突厥人临阵退缩不肯出战。杨忠只得自己率军出战。
北齐大将段韶率军出城迎敌。联军在两里开外排开阵势。
齐兵主动求战被段韶拦住。他让联军先发起进攻。地面上积着厚厚的雪,士兵们穿着沉重的铠甲往上冲非常消耗体力。他想让周军来攻,自己以逸待劳。
杨忠指挥步骑兵发起冲锋。步兵呼哧带喘跑了两里路,跑慢了多挨几箭,跑快了少挨几箭但是体力透支了。好不容易跑到跟前也没力气打了。
段韶等周军杀到近前,擂鼓进攻,一下就把杨忠打垮了。
突厥人扔下杨忠跑了。在回去的路上,他们在雪地里艰难前行。马膝盖以下的毛都掉光了。马连累带冻又没吃的,几乎全死掉了。他们拿矛当拐杖一步一挪逃回漠北。
周军损失多少不详,想必好不到哪去。
南路的达奚武得知杨忠兵败赶紧回撤,遭到齐军追杀也损失不少。
高湛得知获胜后像小孩一样抱着手下失声痛哭。
此战北齐获胜北周惨败,但给人感觉倒是像北齐败了一般。两国以黄河为界。之前北周为防止北齐越过黄河发动进攻,每年冬天都要砸碎河冰。此战之后,砸冰的活转到了北齐这边。
高湛为了防止北周再次发动进攻,把宇文护的母亲送回北周。高湛讨好宇文护,希望他别再打了。
但是宇文护想不打都不行。突厥人主动来约他再次进攻北齐。宇文护担心拒绝突厥人会惹怒突厥人。如果突厥人翻脸跟北齐联手打北周可就麻烦了。宇文护于是调动全国兵马二十万再次伐齐。
突厥人从北路杀向幽州。周军从南路杀向洛阳。两军同时出兵,南北夹击北齐。
高湛不知该如何是好,去请教段韶。段韶说先别管突厥人,他们充其量抢点东西。咱们应该集中力量阻击北周军队。高湛于是把北齐三大名将斛[hú]律光、段韶、高长恭都派到南边。
这都是高欢时代留下的老将。其中那个斛律光出世以来就没尝过败绩,是北齐的百胜将军。
高长恭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兰陵王,文武双全,因为容貌俊美被列为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周军正在围攻洛阳时,斛律光等人率军赶到。
两军开始交战。兰陵王奉命去给洛阳送信,约守军里应外合。他率五百骑兵冲击敌阵。这五百骑兵竟然冲破敌人的千军万马,一直冲到洛阳城下。兰陵王呼叫城上守军打开城门。守军不知是敌是友不敢开城。骑兵的头盔不仅护头也护脸,几乎就露两只眼,离远看根本认不出是谁。兰陵王于是摘下头盔,让守军看清他的面目。守军一看是兰陵王,大喜,马上派出弓弩手出城增援。守军和援军内外夹击将周军一举击溃。
周军逃回的路上布满死尸和丢弃盔甲和兵器物资。
战后北齐创作《兰陵王入阵曲》歌颂兰陵王的战功。此曲载歌载舞,舞者模仿兰陵王作战时的劈杀动作,尤其突出表现兰陵王露出真面目时的情景。此曲是史载中国最早的戏剧。
可能是表演的需要和夸张,舞者把兰陵王摘头盔改为摘面具,后世便误以为兰陵王作战时戴着面具。
中国传统戏剧,比如京剧,表演时需要在脸上画脸谱,“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脸谱的前身是面具。古时唱戏不画脸而是戴着面具。戴着面具表演被称为大面(代面)戏。而大面戏的起源被认为是《兰陵王入阵曲》。
兰陵王被后人熟知因为他的美貌、文武双全以及《兰陵王入阵曲》的广泛流传。
电视剧《兰陵王》所描写的有关兰陵王的爱情故事于史无据。史料中跟兰陵王个人感情生活有关的只有一句话“即钟犹予之爱,亦惟尚德之无”,意思是既钟情缠绵悱恻的爱情,又不使自己高尚品德缺失。但是对于编剧来说,这句话就足够了。
如果说兰陵王闻名是因为《兰陵王入阵曲》的话,那么他死也是死在了这上面。皇帝没人歌颂去歌颂王爷,这不仅会引起皇帝的嫉妒也会引起皇帝的猜忌。兰陵王后来被皇帝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