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69年——371年??前秦灭前燕。桓温废帝,立晋简文帝。简文帝卒。
晋军败退之后,秦燕两国开始出现龌龊。前秦以助燕退敌之功向前燕索要先前前燕许下的虎牢关以西地区。前燕开始耍赖皮,说邻国之间互相帮助是应该的,要什么酬劳呢?再说你一枪没开,何功之有?苻坚大怒,决定讨伐前燕。不过他出于对慕容垂的忌惮迟迟不敢开战。
慕容垂一战成名,声望剧增。但他的功劳没换来奖赏却带来杀身之祸。
前燕太后和辅政大臣慕容评素来不喜欢慕容垂,一直在暗中打压慕容垂。桓温打到枋头时,慕容评主张弃城而逃,慕容垂坚持要打,结果还打赢了。这让慕容评很没面子。大家越是颂扬的慕容垂的功劳,慕容评越是觉得脸上发烧。慕容评贬低慕容垂的功劳,迟迟不给慕容垂和他的将士们奖赏。慕容垂在朝堂上为他的将士们争功请赏,让慕容评非常难堪。慕容评跟太后觉得慕容垂终究是个祸患,决定除掉他。慕容垂得到风声潜逃出境,跑到前秦请求政治避难。
苻坚得到慕容垂大喜过望。他对前燕谁都不怕,就怕慕容垂。慕容垂打仗有勇有谋。现在慕容垂跑到自己这边来了,苻坚放心了。前燕即使将士再多也不被苻坚放在眼里。
370年,苻坚派王猛率三万步骑兵出函谷关奇袭洛阳。
前燕的防御重心在南面,部属在东面的兵力很少。王猛轻而易举便攻克洛阳外围城池把洛阳孤立起来。洛阳守将同情慕容垂的遭遇,不愿为前燕卖命,见秦军杀到一仗没打就投降了。
王猛占领洛阳后继续东进,一直打到虎牢关,占领了虎牢关以西地区。慕容评派出十万援军反击秦军,被秦军击退。
前秦拿到前燕应许之地,胜利收兵。
此战让苻坚摸清了前燕的底细,坚定了灭燕的信心。苻坚积蓄粮草集结部队准备跟前燕决战。
半年后,王猛再次出战。这回他率军十万杀入前燕。
秦军兵分两路,一路北上进攻晋阳,一路东进进攻邺城。
北上的秦军攻破壶关(山西长治壶关县)杀至晋阳(山西太原)。晋阳有数万燕军据守。秦军兵力不足难以攻克。这时慕容评率领的30万援军已经到达潞川(山西东南部浊漳河)。
王猛令东进部队迅速北上增援晋阳秦军。两路秦军合力进攻晋阳,终于将晋阳攻克。
慕容评在此期间一直驻军潞川作壁上观。他见秦军来势汹汹不敢接战,想等秦军攻城受挫后再出击。晋阳兵多粮足。他相信秦军打不下晋阳。没想到秦军攻击力强悍,竟然将晋阳一攻而下。秦军的攻击力吓到了慕容评。慕容评不敢进军夺回晋阳。
王猛进军潞川跟慕容评对峙。
王猛兵少不愿强攻,希望慕容评出营决战。慕容评见秦军士气正旺不敢出战,想等秦军粮尽自动退兵。两军谁也不进攻,就这么耗着。
王猛耗不下去,设法逼慕容评出战。他派兵奇袭燕军后方,烧了燕军的粮草。这下慕容评也耗不下去了,主动跟王猛约定日期决战。
决战开始后,王猛令猛将邓羌率五万精锐冲击燕军阵营。邓羌豪饮之后跨马持矛冲入敌营,“出入数四,旁若无人,所杀伤数百”。秦军只用了半天时间就击败了燕军。
秦军在决战中歼灭五万余人,随后又在追杀过程中歼灭十万余人。草包将军慕容评单骑逃回邺城。
秦军乘胜前进,一路攻关拔寨,直取前燕都城邺城。
秦军兵临邺城城下。邺城有十万守军。秦军日夜攻打,不能攻克。
王猛上书苻坚要求援军。苻坚立即点齐全国兵马,亲自带队增援王猛。他率领的十万援军“七日而至安阳”。
从长安到安阳有一千多里路,苻坚七天就走完了,一天要走二百里,太不可思议了。
皇帝亲临督战,秦军士气大振。邺城城内自知凶多吉少。燕军一个将领打开城门,放入秦军。
前燕皇帝慕容暐在慕容评的护卫下仓皇逃出邺城。随行的皇家卫队出城后一哄而散。光杆司令的慕容暐被几个劫道的蟊贼擒获,送到秦营领赏。慕容评侥幸逃脱,跑到高句丽,结果被高句丽人绑了送回来。
苻坚让慕容暐下令投降。前燕各城池随后停止抵抗,投降了前秦。前燕于是宣告灭亡。
苻坚把前燕并入前秦,统一了北方。
桓温北伐前燕栽了大跟头。而前秦一鼓作气灭了前燕。这让桓温感觉很没面子。朝野对他颇多怨言和指责令他声望严重受损。桓温本指望借北伐之功申请九锡位极人臣甚至登上帝位。这下全没戏了。
不甘心的桓温想再做件大事立个大功挽回声望,可苦思冥想又想不出个所以然。他晚上睡不着觉,摸着枕头叹道:“男子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他开始动歪主意了。
既然做曹操、司马炎没戏了,那就做董卓吧。董卓通过废立皇帝同样获得了莫大权势,获得了九锡待遇。董卓有军权,我也有啊。我的军权比董卓还大呢。全国的精兵都在我的控制之下。
不过废立皇帝需要个理由啊。现在的皇帝晋废帝言行谨小慎微,既无大善也无大恶,挑不出什么毛病。
桓温想出一个缺德主意。他暗中散布消息说皇帝司马奕阳痿生不了儿子,他妃子生的儿子都是他的男宠代劳,司马氏的江山很快就要改姓了。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种有关皇室的八卦新闻更是朝野喜闻乐见。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散布全国。久居深宫的太后也听到风声。
太后诸蒜子曾两度出山垂帘听政,虽然在司马奕即位后退居二线,但仍在朝中保留巨大影响。
桓温上书诸蒜子要求废帝,改立时任丞相的皇叔司马昱为帝。诸蒜子受传闻的影响,对晋废帝儿子的血统也产生怀疑,同意废立。
桓温替太后起草圣旨,称晋废帝道德败坏,搞出这么大一个丑闻,生了三个孽障也不知道谁的儿子,欺骗祖宗,动摇皇家基业。因此废黜晋废帝,令其返家。
桓温召集百官宣读太后旨意。百官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桓温令人将晋废帝赶出皇宫。百官赶来送行。晋废帝面对群臣一言不发。
晋废帝知道传言都是谎言。但是谎言已经被认定为事实,他百口莫辩。床帏之事也没法辩。那时也没有DNA亲子鉴定,他证明不了三个儿子都是他的。辩解不仅徒劳而且危险,会被认为死不改悔。
晋废帝回家后被桓温严密看管起来。晋废帝深居简出,闭门谢客,沉迷酒色,碌碌无为,每天就是吃了睡睡了吃。他生的三个儿子被桓温杀掉,他不敢作声。他的妻妾生了孩子他也不敢养,让人赶紧偷偷弄死。他小心翼翼的活着,生怕招惹桓温引来杀身之祸。
桓温迎立司马昱为帝,是为晋简文帝。
桓温以废帝立威,同时以立帝立功,升为丞相兼大司马,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
晋简文帝虽然贵为皇帝,实际上只是一个傀儡。
“温威振内外,帝虽处尊位,拱默而已,常惧废黜。”
桓温之所以选择他为皇帝就是因为他有做傀儡的特质。他做丞相时就是一个尸位素餐的丞相,不负责,不惹事,不参与任何纷争。桓温既不指望他支持自己,也不担心他反对自己。“温视之如视肉,徒有目而无手足”。
在时任侍中的大臣谢安认为晋简文帝跟白痴皇帝晋惠帝相比只不过“清谈差胜耳”。除了会扯淡,晋简文帝其实跟晋惠帝没什么区别,大愚若智,虚有其表。
晋简文帝懦弱无能,听任桓温摆布。桓温借助晋简文帝之手清除异己,巩固自己的权势。
晋简文帝从上台那一天起就开始担心桓温会不会把自己废掉,甚至杀掉,以至于忧惧成疾一病不起,仅仅在位8个月就死了。
晋简文帝死前召坐镇姑孰(安徽马鞍山当涂县))的桓温回京,想把十岁的太子当面托付给他。但桓温迟迟不来。
桓温上书简文帝,要求简文帝明确告知他想传位给谁。另外,他声称自己年老多病,命不长久,不适合做辅政大臣。
既不愿做辅政大臣又要求确定继承人是谁,桓温似乎更希望晋简文帝把皇位禅让给他,而不是托孤。他不便明说就以这种方式暗示皇帝。
晋简文帝等不及桓温便口述诏书让桓温仿效周公辅佐他的儿子,并且补上一句“少子可辅者辅之,如不可,君自取之”。这话说得像当年刘备病榻托孤一样。
侍中王坦之见到诏书,当着晋简文帝的面把诏书撕了。遗诏怎么能这么写呢?这不等于把江山拱手送人?
晋简文帝说,我这皇位本来就是靠运气得来的,丢了也没什么可惜的。
王坦之说,江山是你列祖列宗辛辛苦苦得来的、传下来的。你有什么权力自作主张随便送人呢?
晋简文帝于是按着王坦之的意见重新起草诏书,希望桓温像诸葛亮、王导那样辅佐他的儿子。
周公跟诸葛亮、王导的区别是:周公是半君半臣,手握废立大权。而诸葛亮、王导做了一辈子臣子,从来没想过废立的事。王坦之把周公改成诸葛亮、王导就是把桓温定位在臣而不是君,不给他废立的特权,不让他有任何非分之想。把桓温形容成诸葛亮、王导既是往高处捧他,也是在用道德束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