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57年——369年桓温北伐洛阳,占领洛阳。桓温北伐前燕,大败。
苻坚是五胡十六国中少有的一个明君。前秦在他掌舵下迅速强大起来。
苻坚知道自己的族人擅武不擅文,吃肉喝酒纵马舞刀在行,治国安邦济世康民就不灵了。他重用汉人王猛为他打理朝政。
王猛被誉为五胡十六国的第一名相。他和苻坚搭档,整顿吏治、提拔贤能、教化百姓、休兵养息,很快让前秦国富兵强。
王猛就是桓温曾在前秦见到过的那个名士。当时桓温撤兵时想带他走,他不肯。他可能觉得败军之将不值得跟随。
桓温打前秦没打下来,随后去打洛阳倒是成功了。
桓温打洛阳一是为了收复旧都,二是为了追杀东晋叛将姚襄。
姚襄是羌人,打算杀回西北老家。他率军北上进攻洛阳。洛阳当时被冉魏的旧将周成占据。姚襄围攻洛阳一个月也没打下来。这时桓温带兵杀过来了。姚襄战败西逃,被前秦将领所杀。他的儿子姚苌[g]率众投降了前秦。
桓温打跑姚襄后兵临洛阳城下。周成知道自己打不过桓温,献城投降。
桓温占领洛阳后先去修复了西晋皇帝的陵墓。西晋皇帝是东晋皇帝的先祖。他们的陵墓在后赵占领期间被石虎盗挖。
现在的考古工作者在洛阳找到五座西晋皇帝的陵墓,挖掘了其中的两座,都没什么收获,只有零星的陶器、铜器。铜器不过是扣子之类的小件,看样子是石虎盗墓时遗弃或掉落的东西。
桓温把皇帝陵墓修复完成后,请皇帝来祭拜。
晋穆帝幼年登基,今年14岁了,还没有亲政。
晋穆帝带领群臣披麻戴孝来洛阳哭祭三天而回。这是永嘉之乱后,东晋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回到洛阳的皇帝。
桓温希望晋穆帝和朝廷迁都洛阳,恢复旧时的江山社稷。桓温为此上书十几次,但朝廷始终没有同意。
朝廷肯定是想恢复旧时江山重新统一中国,但对迁不迁都不感兴趣。从永嘉之乱到现在已经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从北方迁徙到南方的那一茬人已经老的老,死的死,所剩无几。现在这一茬人生在南方长在南方,已经把南方当家乡了,对北方故土的怀念之情逐渐淡化。重回故土对现在的人来讲没有什么吸引力。
另外现在也不具备迁都的条件。洛阳已被战火摧毁倒是其次,西边是前秦,北边是前燕,胡人环伺,朝廷现在迁回来安全没有保障。
东晋不怕前秦怕前燕。前燕此时已经扩张到山东。鲜卑段氏在中原大乱时跟随前燕南下攻占了广固(山东青州)。慕容俊因为段氏反对他称帝跟段氏翻脸,出兵攻打广固。段氏向东晋求援。东晋派中郎将荀羡率兵北上救援。但荀羡进军到琅邪(山东临沂)后忌惮前燕军力强大不敢向前燕发动进攻,眼睁睁看着前燕攻陷广固。大老远跑来做了个看客。
前燕攻克广固后,势力全面跨越黄河。洛阳无险可守,完全暴露在前燕的武力威慑之下。
朝廷回复桓温,认为等收复中原以后再研究迁都的事比较适宜。
公元357年,晋穆帝15岁,行加冠礼开始亲政。太后褚蒜子退居二线。
慕容俊在这一年把都城迁到邺城。前燕的战略重心南移,开始压迫东晋。东晋在前燕强大军力的压迫下节节败退。黄河以南从许昌到沛城一线全部被前燕占领。
公元360年,慕容俊集结重兵打算大举南侵。
他为此次南侵准备了一年多。他原本打算最大限度征兵,让每户只留一个男丁,其余全部入伍。大臣劝他不要那么做。你把人都抽走了,让谁种地呢?没人种地,你靠什么养活那么多军队呢?过度使用民力而不考虑民生,那是要出事的。慕容俊于是改为三丁抽二,五丁抽三的征兵办法。
来年冬天,前燕各地的军队都集结到邺城。慕容俊举行盛大的阅兵式作为战前动员。可就在他准备出发的时候,突然得急病死了。
这真是老天保佑东晋。否则以东晋当时的状态凶多吉少。
慕容俊死后,他的11岁儿子慕容暐[wěi]继位。慕容俊遗命他的弟弟慕容恪辅政。
支持慕容恪的人希望慕容恪即位。反对慕容俊的人担心慕容恪专权,想扳倒他。前燕政局不稳,进攻势头因而放缓。
公元361年,前燕将领吕护向东晋投降。他原本是冉闵的部将,在冉闵死后自立为王,后来被慕容恪打败投降了前燕。慕容俊封他为河内(河南黄河以北地区西部)太守。慕容俊死后,吕护秘密联络东晋,向东晋投降,计划跟东晋联手袭击邺城。
但是消息走漏。慕容恪得到消息迅速出兵河内进攻吕护。
桓温也赶紧出兵去救援吕护。但是很不走运,他刚杀到许昌,晋穆帝死了。他不得不停兵回去处理后事。
晋穆帝没儿子。太后拍板让晋成帝的儿子司马丕继位。司马丕当年因为年纪太小没能继位,现在已经20岁了。太后褚蒜子说司马丕是皇室正脉,没人比他更适合做皇帝。大家也无话可说。
于是司马丕登基坐殿,是为晋哀帝。
东晋办完丧事,吕护那边也败了。吕护突围而出,带着少数残兵败将南逃到荥阳。东晋救兵仍不见踪影。吕护只好又投降了前燕。慕容恪不计前嫌,待之如初,让他屯守河阴(河南洛阳孟津市东北)。
吕护愿为前燕立功赎罪,调转枪口进攻晋军据守的洛阳。
桓温一直惦记着迁都洛阳,岂容洛阳有失,急派水军救援。
桓温当年为了攻克洛阳,挖了一条300里的运河贯通山东与河北,从水路运送粮草和军队。靠这条生命线的支持,洛阳保留在晋军手上。桓温的增援部队赶到洛阳,击退了吕护。吕护在战斗中中箭而死。
原本吕护降晋是一个东晋北伐的好机会,结果因为皇位更迭丧失了。
晋哀帝即位时已经20岁了,不需要太后临朝听政。但是晋哀帝年纪轻轻就惦记着长生不老,整天不吃饭吃丹药,结果没多长时间就病倒了。太后只得再次出面临朝听政。
公元363年,前燕进攻荥阳,再次威胁洛阳。
桓温派军北上增援。燕军攻陷荥阳。晋军攻克许昌。双方围绕许昌展开争夺战。前秦趁机杀向河南。
洛阳守将陈佑眼见洛阳就要陷入秦燕两军的包围之中,借口增援荥阳率军东进,只留下五百士卒守城。陈佑还没走到荥阳就得到荥阳城陷的消息。但他没有回防洛阳而是转向南边的新城(河南洛阳伊川县西南)。
燕军攻陷许昌后便杀奔洛阳。洛阳虽然城高墙固,怎奈守军太少,很快被攻克。
桓温在交战期间一直待在后方。一方面朝廷担心桓温功高盖主,想方设法阻挠他北伐。另一方面桓温担心晋哀帝随时会死翘翘也不敢远行。
终于,晋哀帝在洛阳陷落的同时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晋哀帝没有后嗣。太后让他的弟弟司马奕继位。司马奕的谥号是晋废帝。顾名思义,这家伙的结局不妙。
此时,前秦和前燕在河南遭遇。慕容恪不想招惹前秦,守而不出。前秦也不想招惹前燕,掉头南下进攻东晋。前燕见前秦南下,掉头东进去打兖州。秦燕不约而同把东晋当成瓜分的对象。
慕容恪病死让前燕暂停了攻势,凉州趁虚而入逼迫前秦不得不回兵关中,东晋侥幸又逃过一劫。
公元369年,东晋展开反攻。敌人都打到家门口了,朝廷不得不同意桓温北伐。
桓温率五万步骑兵北上进攻前燕。晋军杀入山东,连克数城。慕容暐派军八万迎战桓温,被桓温打得狼狈逃窜。桓温势如破竹,一路攻到枋头(河南鹤壁淇县东南)。
枋头跟前燕的都城邺城只有百余里。
前燕皇帝慕容暐[wěi]见势不妙准备弃城而逃。
他叔叔慕容垂拦住了他。慕容垂说:让我去会会桓温。如果我打不赢,你再跑也不迟。同时他建议以割地为诱惑请求前秦出兵相助。慕容暐早没了主意,一切照准。他交给慕容垂五万军队去迎战桓温,同时派人去前秦求援。
前秦的大臣们对前燕挨打幸灾乐祸,都说不要管这闲事。先前东晋来打我们的时候,他们怎么不说来援助我们啊。现在反倒厚着脸皮让我们去援助他们。
但是王猛建议苻坚出兵援助前燕。他说:如果让桓温拿下燕国,东晋的实力就会大大增强,这对我们是非常不利的。不如我们去救燕国,促使燕国跟东晋继续打下去,直到燕国打得筋疲力尽,我们趁机拿下燕国。
苻坚认为他说得对,派兵两万去助前燕。
这时的桓温又犯了跟北伐前秦同样的错误,在距离前燕都城咫尺之遥的地方驻足不前。这就好像足球比赛,带球突破非常漂亮,从中场一直冲进对方禁区,可到了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突然开始犹豫。这时对方防守队员围上来了,再想起脚没机会了。
慕容垂重兵拦住桓温的去路,又派兵去劫桓温的粮道。前秦军队穿过洛阳直奔晋军而来。桓温攻不敢攻,留不能留,干脆下令撤军。
赶上天旱,河水不足行不了船,桓温下令烧掉舰船和辎重从陆路撤军。
慕容垂发挥骑兵的优势一路追杀,杀得晋军弃尸遍野。
桓温带去五万军队,让人家干掉了四万。寿春也投降了前燕。
东晋元气大伤,再无力提及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