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中华世纪谈

152司马专权

  公元244年——255年?曹爽伐蜀无功而返。司马懿发动政变,杀曹爽,专魏政。司马懿卒。

  司马懿在前线屡立战功,声望越来越高,在朝廷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曹爽对此非常不爽。他一直想打压司马懿,巩固自己的地位。

  曹爽认为自己的声望不如司马懿主要是因为没有军功,希望建立莫大的军功一举盖过司马懿。他在别人的怂恿下亲自带兵伐蜀。他想着,如果能灭掉蜀国,这一个军功就超过司马懿多半辈子攒下的军功。

  公元244年,曹爽率领十几万大军杀入汉中。

  魏军杀至兴势(陕西汉中洋县东北)被蜀将王平率军拦住去路。

  兴势地势险要,是一处四面环山的山谷。蜀军在谷口据关坚守,把魏军堵住山谷之中。曹爽虽然兵多但施展不开,无法逾越雷池一步。

  这时,从四川发来的蜀军援兵源源不断地到达前线。

  司马懿写信警告曹爽:敌人据险而守,避而不战,是等你打不动了想撤退的时候追杀你。别光盯着前面,留神自己的后面,别让人家断了后路。

  曹爽的部将也建议曹爽赶紧撤退。

  仗打成僵持。粮草又出现问题。曹爽泄气了,决定退兵。这时蜀军的援兵已经悄悄迂回到他的后面。还好路还没有堵死。曹爽死战得脱,但损失惨重。

  曹爽狼狈而回,声望扫地。

  跟司马懿争声望算是没戏了,曹爽开始跟他争权力,想方设法把司马懿边缘化。曹爽“专擅朝政,多树亲党,屡改制度。”他不仅在朝廷搞一言堂,而且改变军队军制,把归司马懿管的军队划拨给他的弟弟曹義。

  司马懿避免跟他发生直接冲突,索性托病不出。

  曹爽仍不放心,派人去司马懿家探病。那人去了,看司马懿的样子是真病了,走道都得别人搀着,吃饭都得让人喂,汤水顺着嘴角往外流,整个快死的样子。

  曹爽听说司马懿现在只比死人多口气感到很开心,也很放心。他一直在打压司马懿但同时也一直在提防司马懿的反扑,担心司马懿有什么过激行为。现在好了,老虎变病猫了还有什么必要担心呢。

  曹爽权当司马懿已经死了,解除了所有戒备。

  但他不知道的是,司马懿和他的俩儿子司马昭、司马师正在暗中谋划推翻他。司马懿负责串联朝臣。司马昭、司马师负责组织军队。司马昭在京城内藏了一支三千人的军队。士兵都隐藏在百姓中间。曹爽一点迹象都没发觉。

  公元249年正月,小皇帝曹芳出城给曹睿上坟。曹爽带着兄弟亲信随同前往,借机出去散散心。

  有人劝曹爽留人看家,别都出去,万一让人把城门关了,你们怎么回来?

  曹爽轻蔑地一笑:“谁敢尔邪!”

  曹爽前脚刚走,司马懿的“病”马上就好了。他下令关闭城门,派人控制住军队和关键部门,然后以太后的名义宣布解除曹爽的职务。曹爽在朝中没人缘。群臣包括太后都恨他。司马懿的巨大声望使司马懿得到朝内军中的全面配合。

  曹爽得到消息一下傻那了,不知道如何应对。别看他一直在算计司马懿,但只敢暗地里较劲,没有胆量跟司马懿明火执仗地开战。有人建议他跟司马懿打。咱有皇帝在手,有军权在手,怕他什么?调兵跟他打。但曹爽不敢,知道自己不是人家对手。

  曹爽派人去跟司马懿谈判。司马懿声称曹爽专权跋扈,任人唯亲,所以奉太后旨意将其免职。只要曹爽肯交出权力,爵位待遇一切照旧。

  曹爽觉得做一个富家翁也不是不能接受,派人回复司马懿,表示愿意接受组织处理。

  城门打开。曹爽回到了家。但司马懿随即派兵把他们家围住,将曹爽软禁到里面。

  司马懿把司马懿的亲信下狱审讯,搜集曹爽的罪证。有人招供,曹爽有意废立皇帝。司马懿喜出望外,有这一条就足够了。

  司马懿以谋反的名义处死了曹爽和他的兄弟亲信。

  司马懿破获谋反案件立下大功。曹芳赐他九锡以资奖励。

  司马懿从此控制了朝政。两个辅政大臣变成司马懿一个。曹魏从此进入司马时代。

  曹魏爆发内乱,镇守陇西的魏将夏侯霸担心遭受司马懿清洗,叛逃到蜀国。

  蜀将姜维得知曹魏内乱,打算趁机北伐曹魏。但是丞相费祎不同意。他说:我们跟诸葛丞相差远了。丞相都不能北定中原,我们怎么可能做得到呢?能保住现在的江山就不错了,不要做非分之想。

  费祎[yī]在蒋琬死后接班。他这人很能干,工作效率非常高,从来不会有积压的公务。他继续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维持蜀国稳定与发展。

  费祎休养生息,不愿再提北伐之事。但以姜维为首的军中鹰派执意北伐。姜维数次要求增兵。费祎不肯,划拨给姜维统辖的军队始终不超过一万人。这点兵力仅够姜维守住汉中。耐不住寂寞的姜维数出祁山进攻陇西,但都因为兵力太少不能成功。姜维对费祎怨气很大。

  其实姜维数出祁山无果也跟他不善于用兵有关。负责魏国西北边防的魏将郭淮是姜维的老对头。姜维跟郭淮交手一次都没沾过便宜。

  曹魏内乱,姜维趁机再出祁山,进攻雍州。他在麴[qū]山(在甘肃定西岷县东南)下修筑了两座城池西城(在甘肃甘南自治州临潭县)和东城(在甘肃定西岷县东泉镇),作为进军雍州的据点。他派军驻守两城,往两城运送粮草,进行战争准备。

  郭淮不能坐视不理,派部将陈泰去夺取两城。陈泰率兵包围了两城,切断了两城水源和粮道,坐等两城投降。姜维率军来救。陈泰命令部队坚守不出,自己率一支军迂回到姜维身后去断他的后路。姜维大惊,抢在陈泰之前撤走。被他抛弃的两城投降了魏军。

  魏将邓艾对郭淮说,姜维不战而退肯定不甘心,还会回来的。因此邓艾在白水(甘肃天水境内的白水江)北岸扎营等候姜维。

  果不其然,姜维几天后又回来了。他在白水搭桥准备进攻邓艾。

  邓艾说,这么浅的水,他们完全没有必要搭桥。看来他们只是想牵制我们,真正的目标是西城。于是邓艾连夜派兵去增援西城。

  果然又被邓艾猜中,姜维率军进攻西城。邓艾的军队提前一步到达西城,击退了姜维。

  姜维打仗在计谋上面比魏军差一大截,算计不了别人,总是被别人算计,因此屡战屡败。但是姜维偏偏好战,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求胜心切,穷兵黩武,最终把蜀国拖垮。

  东吴这些年相对比较安生。虽然孙权也一直惦记着北伐。但他的目的只是以攻代守,并没有灭掉曹魏的野心。曹魏的地盘比孙刘两家加起来还大一倍,想灭掉曹魏不现实。孙权只是想巩固防御体系。

  另外,孙权因为日益衰老而变得昏聩,尤其是立太子那点事一直整不明白,搞乱了东吴。君臣陷入内斗,自然无暇顾及其他。

  孙权早先立孙登为太子。孙登是孙权的长子,并且一直充当父亲的助手,各方面表现都不错。大家对孙登一点意见没有。但不幸的是,孙登后来死了。

  孙权的次子死得比孙登还早。所以按年龄排,三儿子孙和就被立为太子。但孙权实际上喜欢的是四儿子孙霸。

  孙权立孙和为太子,但也不愿意因此亏待孙霸,让两人享受相同待遇。也就是说孙霸除了没有太子之名,其他待遇跟太子都是一样的。这样的安排不仅让孙霸有了非分之想,也让群臣发生分裂。

  有人认为孙权既然喜欢的是孙霸,那么孙和这个太子就不会长久。于是很多人开始向孙霸靠拢。朝中大臣分为两派,为争太子之位互相攻击。

  孙和他妈王夫人和孙权的长女全公主有矛盾。全公主担心孙和做了太子,王夫人母因子贵成为皇后,将来对自己不利。孙权打算立王夫人为皇后,全公主百般阻挠,并且不断在孙权面前说孙和的坏话。

  有一次,孙权得病卧床。全公主诬告王夫人面带喜色,孙和暗中联络大臣准备接班。孙权大怒,把王夫人叫来骂得狗血喷头。王夫人忧惧成疾,死了。此后,孙权对孙和也越来越冷淡。

  太子之位发生动摇刺激得朝中两派的争斗进入白热化。

  朝中大臣互相诋毁、攻击甚至诬陷最终惹怒了孙权。孙权下令废黜太子,赐死孙霸,将两派的大臣或杀或免。朝中因此大乱。

  司马懿认为孙吴内讧是讨伐它的好机会,下令出兵东吴。

  公元250年,魏军兵发两路杀入江东。

  仗打得很顺利。魏军连战连胜。吴军节节败退。眼看革命就要成功了,司马懿死了。主帅没了,这仗就没法打了。战事因此中断。东吴得到一个喘息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