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死后,宋太宗赵光义继位。
赵光义能够继承大统,据《宋史》记载是宋太祖“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也就是说宋太祖按照母亲杜太后的遗旨在死后传位于弟弟赵光义。
杜太后的理由是:“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后周不就是因为立了一个小皇帝,被你夺了江山吗?你要再立个幼君不又给了别人可乘之机了吗?
宋太祖深以为然,于是在太后面前赌咒发誓:死后一定会把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
见证人赵普立即把宋太祖的誓言白纸黑字记下放入金匮之中锁起来。
宋太祖有四个儿子,年岁最大的当时只有10岁,的确岁数不大。不过,宋太祖当时才34岁,岁数也不大,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正当青壮之人郑重其事地讨论身后之事好像也忒早了些。
宋太祖死时50岁,孩子都已经成年。
自从唐太宗首开审阅《起居注》先例以来,皇朝历史都是在皇帝监视之下完成的,可信度大打折扣。“金匮之盟”有无其事令人生疑。有史书以“烛光斧影”暗示赵光义弑兄夺位。
《辽史》虽然不认为宋太宗弑兄夺位,但指明宋太宗是非法继位。《辽史》说“宋主(宋太祖)匡胤殂,其弟炅(宋太宗)自立”,也就是说宋太宗在没有传位诏书的情况下自立为帝。
不过《宋会要辑稿》记载了宋太祖的遗诏。遗诏说“皇弟晋王(宋太宗)……可于柩前即皇帝位。”
如果这份遗诏是真的,“烛光斧影”和“自立”都不攻自破。
但是宋太祖暴病而死,有没有时间立遗诏还很难说。并且如果真的有遗诏,哪里还需要“金匮之盟”来申明继位合法性?因此遗诏的真实性也遭到质疑。
同样,“烛光斧影”也不被多数人认同。想想看,赵光义进宫喝酒,腰里别着两把斧子。可能吗?皇帝的寝宫也不是厨房,会备把斧子砍柴剁肉?
总而言之,“金匮之盟”和“烛光斧影”一直以来都遭到普遍质疑。大家倾向于宋太宗“自立”为帝,也就是宋太宗虽然不是弑兄篡位,但继位缺乏合法性。
宋太祖暴死那天晚上跟宋太宗喝酒聊天。宋太宗走后,宋太祖上床睡觉。睡觉时什么事没有,但是到了后半夜宋太祖被人发现已经死了。
宋太祖的寝宫晚上都有人值班。值班的人听到宋太祖呼吸声异样,过去看时,呼吸已经停止了。
没有知道宋太祖的死因。有人怀疑宋太宗酒中下毒毒死了宋太祖,这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可能性极小,因为太过冒险。“烛光斧影”更不可能。现代人怀疑死于酒后猝死,比如心肌梗塞、脑溢血等。
据《续资治通鉴长篇》记载,宋皇后得到宋太祖死讯的第一时间派宦官王继恩去叫赵德芳入宫。
赵德芳是宋皇后所生,是宋太祖的第四子。赵德芳是戏曲评书中“八贤王”的原型。宋皇后叫赵德芳入宫,显然是想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不过按照排行,宋太祖的发妻、第一任皇后贺皇后生的儿子赵德昭才是法定继承人。
宋皇后想让自己儿子继位。王继恩却想让宋太宗继位。他自作主张把宋太宗招进宫。
宋太宗进宫后,“后(宋皇后)见王,愕然,遽呼官家(宋朝称皇帝为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宋皇后吓坏了,求宋太宗高抬贵手,放她母子一条性命。
宋太宗随即召集群臣宣布即位。
野史说宋太宗“受遗践阼”显然瞎掰。宋太祖是猝死,哪有时间立遗诏?即便立了遗诏也会被宋皇后毁掉。各部史书所载遗诏最大可能是出自宋太宗之手。
大家怀疑遗诏的真实性,进而质疑宋太宗继位的合法性。
在这种情况下,当时闲赋在家的赵普主动站出来力挺宋太宗。他说,当年老太后临死前让我执笔写过一份遗嘱。遗嘱内容是和太祖商量过的,就是立太宗为皇位继承人。遗嘱现存于某某地方,不信你们可以找。大家一找还真找到了。宋太宗的腰杆因此硬了起来。赵普也得到宋太宗的重用,再次做上宰相。
这份遗嘱就是所谓的“金匮之盟”。
但是,对于“金匮之盟”,没有一本史书记载了它的原文。
不同史书对于“金匮之盟”的内容说法不一。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被称为一传说,即宋太祖死后传位给宋太宗。一个版本被称为三传说,即宋太祖死后传位给宋太宗,宋太宗死后传位给三弟赵廷美,赵廷美死后传位给宋太祖的儿子赵德昭。
三传说显然正宗的兄终弟及的传位方式,相比第一个版本更有可信度。并且三传说也能很好地解释“金匮之盟”为什么被宋太祖、宋太宗当做一个秘密。
从宋太祖的角度说,他同意定下“金匮之盟”仅仅是出于孝心,让临终的太后安心闭眼,并非心甘情愿把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金匮之盟”对于他来说充其量就是个备胎。除非他死的早或儿子太不成器,他才会按照“金匮之盟”传位给弟弟。他想等临死之时再最终确定继承人。所以他在有生之年既没有立太子,也没有立皇太弟。没想到他暴病而亡让宋太宗钻了空子。
宋太宗为什么宁可饱受质疑也不肯公布“金匮之盟”呢?
因为他有私心。他想把皇位将来传给自己的儿子,而不是弟弟赵廷美。
赵普之所以公布“金匮之盟”是出于政治投机。他作为“金匮之盟”的起草人和见证人不仅知道“金匮之盟”的存在,还知道“金匮之盟”的具体内容,并且猜到宋太祖、宋太宗为什么不肯将之公之于众。
于是他把“金匮之盟”的“三传说”篡改为“一传说”。这样既让宋太宗获得了继位的合法性,又不动声色地剥夺了赵廷美、赵德昭的继承权。对于宋太宗来说只有利没有弊。
有记载,赵普公布“金匮之盟”之前进宫见过宋太宗。果然如此,篡改“金匮之盟”是两人合谋。一个人说“金匮之盟”藏在哪,一个果然在那个地方找到,不过是两人演的双簧。
不管怎么说吧,宋太宗坐上了龙椅,并且最终坐稳了江山。
其实宋太宗继位有没有合法性,“金匮之盟”是否存在,没有什么研究价值。只不过这件事告诉我们,历史其实是一本糊涂账。
远古时期没有文字,我们对那时的历史不太清楚情有可原。后来有了文字,但文字保存下来比较困难,我们对那时的历史一知半解也情有可原。到了宋朝,笔墨纸砚印刷术都发明了,大量文字保留了下来,但我们仍然对那时的历史不是很清楚。因为历史不知怎么跟政治掺和到了一起。皇帝亲自挂帅监视历史的记录,人为设置雷区。文字虽多,雷区也多,造成历史还是含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