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中华世纪谈

379,青词宰相

  1550年——1562年??嘉靖皇帝沉迷道教修炼,不理政事。严嵩以逢迎入阁拜相,专擅国政二十年。政治由此急剧恶化。

  庚戌之变暴露出来很多问题,但嘉靖并没有注意到,更没有设法去解决。

  嘉靖做的只是扩军,向北方增派兵力,加强防御工事,防止俺答汗再次偷袭北京。军费不足,户部向各地政府摊派。各地政府向当地百姓摊派。同时嘉靖下令修建京城的外城,就是再修一圈城墙。国库没钱,他号召诸王捐款。这就是嘉靖所做的全部事情。

  战争期间暴露出来的军队战斗力下降、训练荒废、兵器残破、空额严重、将领贪污等问题,嘉靖一样没解决。仿佛杀了兵部尚书就解决了一切问题。

  宋朝的三冗两积问题在明朝一样不缺,并且更加严重。宋朝疆域没有明朝大,人口没有明朝多,但比明朝富裕,人均GDP比明朝高。宋朝那么富还因为三冗造成两积问题。明朝这么穷,问题可想而知。

  宋朝兵多、官多,造成费用支出多,也就是所谓的三冗:冗兵、冗官、冗费。明朝兵更多、官更多、费用更大,三冗问题更严重。

  宋朝总兵力在一百万左右,北宋多些,南宋少些,最多时140万。明朝总兵力在二百万左右,明初少些,明末多些,嘉靖时270万。

  宋朝官员最多时两万。明朝官员最多时十万。嘉靖时期少些也在八万左右。虽然说明朝官员工资低,但架不住人多,费用支出依然不小。

  宋朝积贫是指民富国贫。明朝不但国穷,百姓也穷。宋朝时GDP占全世界的80%。明朝时占50%左右,比宋朝下降一大块。在疆域大了、人口多了的情况下,GDP反倒少了,说明经济落后了。

  明朝的农业并不比宋朝差。明朝的人均粮食占有量比宋朝还高。工业也不差。铁的总产量也比宋朝高。差主要差在商业。宋朝商业发达。而明朝限制商业。为了防御倭寇封锁海岸线,把海上贸易限制住了。为了制裁鞑靼等邻国禁止边贸,把陆上贸易也限制住了。闭关锁国坑了别人也坑了自己。

  俺答汗率兵入侵,目的就是想武力逼迫明朝打开国门进行贸易。这似乎跟鸦片战争的起因也没多大区别。只不过俺答汗实力不济没打开而已。

  说到这需要补充一下。按照中国这边的史料记载,嘉靖没有没有答应俺答汗朝贡贸易的要求,俺答汗自己走了。但是按照蒙古那边的史料记载,俺答汗是在得到嘉靖同意贸易的答复后才撤兵的。第二年,鞑靼跟明朝开始朝贡贸易。但是很快贸易又被明朝中止。原因是俺答汗希望用牛羊而不是明朝所需的马匹进行交易,明朝不干。

  贸易中止后,俺答汗又开始劫掠边境,数次攻打大同,并再次打到北京附近。明军的防守形同虚设。

  俺答汗能轻易打到首都,说明明军的战斗力真不行了。这就是积贫积弱的那个弱字。

  一百多年没有什么大的战争,军队缺乏战争历练,缺乏日常训练,战斗力逐步消退。明朝重文轻武,让文官挂帅,让宦官监军,限制使用武将。这些情况跟宋朝非常相仿。

  政治混乱、吏治松懈也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贪污成风,官员盘剥百姓,将领盘剥士兵。吃空饷不说还克扣士兵的粮饷。没有指挥才能的人通过贿赂做了将领,上任后大捞特捞,连本带利把贿赂的钱再捞回来。军队的训练没人抓。士兵们被看做现成的、免费的劳动力。将领把士兵当做自家的苦力、奴仆,任意驱使。将领苛待士兵导致兵变时有发生。

  丁汝夔守京城时,十万禁军除去空额、除去在长官家里当差的士兵只有两三万老弱士兵可供使用。这些人一听说让他们去打仗,吓得哭了起来。丁汝夔召集城里的居民以及来参加科考的学生协助守城,让他们去武库领武器。守武库的太监竟向他们索要贿赂,以致武器迟迟不能发放到位。

  各地赶来增援的军队因为来得匆忙没有携带粮草。丁汝夔下令犒赏三军。但是军需仓库别说酒肉,连粮食都没有。过了两三天,援军士兵才得到几个饼。饿着肚子的士兵根本没力气打仗。

  仇鸾从边关大同带来部队,军纪败坏,劫掠百姓。他明明打了败仗却向嘉靖请功,说自己打了胜仗。嘉靖不明就里,封仇鸾为太子太保。宋朝的岳飞打了无数胜仗才换来一个太子太保的头衔。仇鸾动动嘴皮编个瞎话就轻而易举地得到了。

  严嵩起初担心在靠近京城的地方打败仗无法隐瞒。事实上,他根本不用担心。嘉靖是个糊涂蛋,昏聩闭塞,好瞒得很。

  军队已经混乱至此嘉靖毫无察觉。他也无心理会。他只关心修道养生。而严嵩的心思全放在如何讨好嘉靖上面,也无暇关心朝政。

  嘉靖让人从国库取出15万两白银“买办金宝珍珠”,供他赏赐、炼丹使用。

  明朝一年财政收入只有区区二百万两白银。他一出手就花15万。

  嘉靖初期财政常有结余,攒下了五百多万两白银。自从嘉靖信道以来,“土木祷祀之役月无虚日,帑藏匮竭”。嘉靖修坛建庙大作法事,不仅把积蓄挥霍一空,还落下亏空。现在每年需要支出三百多万两白银,财政入不敷出,不得不想方设法搜刮百姓,在正税之外“加派”赋税。

  有人进谏皇帝要设法裁减冗费,说现在各地灾荒不断,不但收不来赋税还得设法赈灾。国库越来越空虚,如果再不省着点花,军费都没地出了。嘉靖不理。

  有人认为问题出在一味媚上的严嵩身上,弹劾严嵩。但是弹劾严嵩谈何容易。严嵩依仗皇帝的宠信,不但能轻松化解弹劾,还能把弹劾人反手打入地狱。

  兵部官员杨继盛弹劾严嵩专权乱政,祸国殃民,历数严嵩的“十罪五奸”。他在弹劾书里对嘉靖说,如果您不相信我说的话,“或可召问裕、景二王,或询问诸臣”。

  这份弹劾书送到了嘉靖手上。嘉靖把严嵩找来责问。严嵩老奸巨猾,马上抓住“召问二王”一句大做文章。为什么不问别人单点二王的名字?说明这个人跟二王有勾结啊。勾结二王陷害大臣,他这是想干什么呢?

  嘉靖最忌讳朝臣跟诸王交结,担心他们图谋不轨。嘉靖下令把上书人下狱,严审此人跟二王的关系。弹劾严嵩的内容被认定为诬陷不予理睬。严嵩随后将此人秘密杀害。

  有人上书嘉靖,对现状痛心疾首。他说:吏治日坏,权臣营私,将官无能,皆以贪污、钻营为务。致使朝廷之内,用着不贤,贤者不用,赏不当功,罚不当罪,财用枯竭,外患不止,民穷国匮,内外交困。

  这是对嘉靖朝现状的最全面的刻画。但嘉靖认为他抹黑皇帝,污蔑大臣,以“欺天谤君”的罪名将其下狱。

  嘉靖已然是昏君,无可救药了。

  嘉靖迷恋道教,自己给自己起了法号,叫某某真君。还给自己的父母也起了某某大帝、某某生母天后的法号。

  他把自己变成了老道,把西苑变成道观。

  嘉靖日日修炼拜仙。严嵩全力配合。

  严大学士是进士出身,自幼饱读诗书,在诗文方面很有造诣,尤其是善写“青词”。严嵩写的青词很受嘉靖的青睐。严嵩也因此被人称做“青词宰相”。

  青词是老道写给神仙的颂词。嘉靖经常要做法事,对青词需求量非常大。

  严嵩写得一手好字,传说北京老字号酱菜店“六必居”三个字就是他的墨宝。字如其人,他的性格就象那几个圆头圆脑没棱没角的字一样,圆滑、柔媚而无骨。

  他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思,然后全力迎合。“严嵩无他才略,唯一意媚上,窃权罔利”。他在治国方面没什么本事,溜舔之功倒是炉火纯青,被天下读书人所不耻。

  他依靠手中的权力为自己捞了不少好处。不过对于腐败的明王朝来说,他贪那俩钱相对于他第一权臣的身份来说,可真不算什么。史书上称之为明朝六大奸臣也是抬举他了,他只能算庸臣而已。

  但是庸君配庸臣,这国家可就没戏了。明朝因此“纷纭多故,将废于边,贼讧于内”。战备松弛,鞑靼、倭寇屡屡骚扰边境;朝政败坏,贪官污吏逼得各地百姓纷纷造反。“百余年富庶治平之业,因以渐替”。

  有人说明朝灭亡是从嘉靖开始的,不是没有道理。

  严嵩身居高位20年,雷打不动。凭借皇帝的宠信和他阴损的手腕,想扳倒他的人最终都倒在他的手下。他一直让皇帝坚信,但凡弹劾他的人都是出于嫉妒。

  但是随着年事已高,八十好几的严嵩脑子越来越不灵光。他给皇帝写的青词越来越没有创意。嘉靖很是失望。

  次辅(副宰相)徐阶趁机拿出自己写的青词。嘉靖看过非常满意。于是,严嵩逐渐失宠,徐阶逐渐得宠。

  徐阶买通了负责给嘉靖扶乩[j的人。扶乩是道家喜欢的一种占卜方式,由神婆神汉假托神仙附体拿笔在沙盘上写字,然后谎称这是神仙的答复。嘉靖每有疑难问题就去找大仙扶乩。国事家事天下事,不问苍生问鬼神。

  有一次,嘉靖问大仙朝里谁是忠臣谁是奸臣啊?扶乩的结果是:徐阶是忠臣,严嵩是奸臣。嘉靖再问一次,仍然是这个答案。嘉靖心里嘀咕:难道我看错了严嵩?

  恰好嘉靖的寝宫失火焚毁。严嵩替嘉靖选了一处宫殿暂住。嘉靖过去一看,原来是当年关押明英宗的冷宫。嘉靖鼻子都气歪了:这小子果然是奸臣。把我往凶宅里引,什么意思?

  徐阶敏锐地感觉到严嵩已经失宠,马上安排人弹劾严嵩,揭发严嵩种种不法事。嘉靖一看严嵩果然是奸臣,下令将严嵩免职。

  一代权臣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倒台了。一辈子算计人的人最终被人算计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