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年——1211年?南宋北伐失败,屈己求和。史弥远杀韩侂胄,把持朝政。铁木真统一蒙古,为成吉思汗。野狐岭一战,金军精锐尽失。
北伐期间,韩侂胄命令四川宣抚副使吴曦出兵进攻金军侧翼。但吴曦一直按兵不动。
吴曦是南宋名将吴璘的孙子。他想独霸四川,跟金人暗中联络准备叛宋。金人喜出望外,立即送去金印,册封他为蜀王。
金人侧翼无忧,随即举兵南下,向南宋发动报复性攻势。
金军九路南下,轻易渡过淮河,杀入南宋境内。宋军新败,士气低落,抵抗无力,节节败退。虽然宋将毕再遇在楚州(江苏淮安)截住一路金军,但已无济于事。金军一直打到长江边。
南宋一边布置长江防守,一边向金人请和。金人放出话,除非南宋答应割地、称臣、交出韩侂胄的人头,否则将打过长江。
韩侂胄大怒,拒绝和谈,扬言要与金国碰个鱼死网破,宁可玉碎不能瓦全,积极准备反攻。
宋军北伐失败让韩侂胄颜面扫地,威信尽失。反对他的人重新鼓噪起来。
杨皇后恨韩侂胄曾反对宋宁宗立她为皇后,在宋宁宗的枕头边吹风,说应该罢免韩侂胄,别让他瞎折腾了,跟金人讲和吧。宋宁宗不置可否。
杨皇后心里没底,怕宋宁宗告诉韩侂胄引来报复。韩侂胄毕竟是朝廷实权人物。宋宁宗对他言听计从。
杨皇后通过皇子去找皇子的老师史弥远,让他出去找人干掉韩侂胄。
某日清早,毫无戒备的韩侂胄在上朝的路上被人拦住,推进附近夹墙内活活打死。
杨皇后将韩侂胄之死告诉了宋宁宗。宋宁宗虽有不满,但碍着皇后的面子,下旨谴责韩侂胄,使谋杀朝廷重臣的行为合法化。
韩侂胄死后,史弥远靠杨皇后的支持替代了韩侂胄的位子。
韩侂胄的人头被割下来送往金国。
有了韩侂胄的人头做信物,宋金两国再开和谈。
金军受挫于毕再遇,随后主帅又得病而死,士气大跌。吴曦降金,但他的部下不愿跟他一起降金,发动兵变把吴曦杀了。四川重回南宋一边。金军的侧翼安全不再有保障。另外,蒙古人在金国后边蠢蠢欲动一直让金人心神不宁。金人不想再打下去。
双方都有停战的意愿,最终达成和议:不提称臣割地,改为称伯纳贡,领土恢复战前状态。
宋金战争以南宋屈辱求和而告终。
南宋战败,作为一国之主的宋宁宗有必要给大家一个说法。他把战败的责任归咎于韩侂胄组织混乱,用人不当。他下旨广开言路。言外之意,自己未能及时纠正韩侂胄的错误是因为韩侂胄利用职权堵塞了言路。
史弥远趁机清洗韩侂胄一派。不仅跟韩侂胄走得近的人遭到清洗,当初支持北伐的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
辛弃疾、陆游因为支持北伐被视为“韩党”。辛弃疾曾被韩侂胄提拔到枢密院(相当于国防部)参与反攻金国,但在赴任途中得了重病,只能辞任。南宋战败后,辛弃疾抱恨而终。曾经歌颂韩侂胄的陆游在战后被剥夺了职名。陆游因为年老多病退休在家,只在朝廷保留一个“职名”,也就是挂名职务,类似现在的中央委员。现在他连职名也没有了。陆游不久后也郁郁而终,死前写了一首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仍然念念不忘北伐中原,实现国家统一。
北伐恢复是南宋一直以来的梦想,但南宋有心无力。
韩侂胄一派倒台后,赵汝愚一派趁机翻案。史弥远是儒生。他给赵汝愚、朱熹等平了反。当年追随赵汝愚、朱熹的人被冠以“伪党”、假道学的帽子,被韩侂胄清理出朝,而今史弥远为他们摘掉了帽子恢复工作。
赵汝愚、朱熹因此恢复了名誉。理学也随之解禁。
理学被当做统一思想的工具推上台面走入社会生活。朱熹注解的《四书》此后成为学校的必修课,科考的出题范围。
南宋在战后安静下来。?周边国家却开始热闹起来。蒙古崛起闹得四邻鸡飞狗跳。
成吉思汗立国后开始扩张战争。他的第一个扩张目标是西夏。
西夏是金国的盟国、藩属。当年西夏跟随金国灭辽攻宋,占领了河西千里之地。西夏因此成为大国、强国。不过在蒙古逐步崛起之时,西夏却开始走下坡路。国内纷争不断,实力消耗殆尽。
蒙古入侵西夏。西夏受到攻击向金国求援。金国赶上新君即位。新君完颜永济忙于巩固皇位无暇顾及西夏。西夏一气之下跟金国翻脸,投靠了蒙古。势力此消彼长,蒙古开始向金国叫板。
成为成吉思汗的铁木真不再把金国放在眼里。当年铁木真因为帮助金国人讨伐塔塔儿人有功,被封了一个小官,兴奋得不得了,受宠若惊。如今做了大汗,金国的钦差让他跪下听旨。他一口痰就吐在地上,跨马扬鞭而去,把金人晾在那里。
蒙古和金国的关系就像当年匈奴和汉朝、突厥和唐朝,弱时像猫,强时像狗,不弱不强时像黄鼠狼。奉金人为主也不耽误蒙古人时不时去金国的边境偷鸡摸狗。
金人也不是善茬,以扫荡来报复。金世宗更是把扫荡制度化,定期去蒙古“减丁”,杀一批青壮男丁。
金世宗那时已经开始担心蒙古会成为金人的隐患,以“减丁”限制蒙古人的数量。
但“减丁”制度除了制造仇恨并没起到多大作用。蒙古人还是日益强大起来。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开始挑战金国。
金国起初没把蒙古放到眼里。当时金国人口超过5000万,而蒙古人满打满算也只有一百多万;金国有百万雄兵,而蒙古只有十几万。金国人对蒙古人说:“金国如海,蒙古如一掬细沙”。你们挑战金国无异于蚍蜉撼大树。
可是金国跟蒙古一交手才发现自己根本不是蒙古人的对手。曾经强悍的金国已经衰弱,不复当年之勇,在新崛起的蒙古人的攻击下节节败退。
1211年,成吉思汗率军攻击金国。
金国扛不住蒙古人猛烈的攻势,全线后撤,收缩防守,集中兵力守住野狐岭(张家口北)。他打算利用险峻的地形和兵力优势挡住蒙古人前进的步伐。
成吉思汗率军来到野狐岭。当时金军有四十万。而蒙军只有十万。成吉思汗一看野狐岭易守难攻,而自己又没有兵力优势,心里有些含糊。他派人前去侦察。回报说,金人“马足轻动,不足畏也”。金军的战马乱动,说明金军纪律不严,缺乏训练。这样的军队,人数再多又有什么用?成吉思汗听罢信心大增,下令发动进攻。
十万蒙军跟四十万金军展开对决。
蒙古派出一支敢死队猛攻金军的侧翼。在金军阵脚大乱的时候,蒙军主力突然从正面发起进攻。金军全线溃退。蒙军追杀一百多里,金兵横尸遍野。
曾经不可一世的金人已经蜕变成纸老虎,不堪一击。
金人和蒙人都以狼为图腾,但蒙人跟狼学得最到家。狼凶残而狡猾,它们在进攻中互相协作、纪律严明,速度快、嗅觉灵,抓住任何转瞬即逝的机会,连续出击。狼贪婪而又执著,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金人的狼性已经消退殆尽。起先的游牧民族现在已经转为农耕。骑马射箭的功夫已经忘掉大半。并且跟宋朝学得也以当兵为耻。原来的大灰狼现在已经变成了喜羊羊。
金国收拢残兵再战蒙军。但是防御工事还没修好,蒙军就已经杀到。两军激战三天。金军再次惨败。
给金人做炮灰的辽人、汉人见金人势衰,趁机摆脱金人投靠了蒙人。
辽人把金国的养马基地献给蒙古。金军此后战马奇缺,只能以步兵应战。
汉人将领郭宝玉率部投降成吉思汗。
郭宝玉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后裔。他在金国的事迹不详。只知道他被金国封为汾阳郡公。公爵是异姓臣子能够得到的最高爵位。不清楚他为金国立过什么大功。他投降蒙古人后成为成吉思汗手下的大将,跟随成吉思汗南征北战,为成吉思汗出谋划策。据说他是金庸武侠里的人物郭靖的原型之一。
郭宝玉投降蒙古后,金国西京(山西大同)大门洞开。西京守将弃城而逃。蒙军一路追杀,一直追到宣德(河北张家口宣化区)。
蒙军顺势进攻居庸关。居庸关的金军守将望风而逃,把长城关隘拱手送给蒙古人。金国的首都中都(北京)门户大开,无险可守。蒙军兵临中都城下。
金帝完颜永济无计可施,掩面痛哭。他打算让细军护送他逃往南京(北宋的东京汴梁)。
细军是金军精锐中的精锐。当年完颜亮从军队精挑细选了五千精兵作为自己的贴身卫队。这些百里挑一的精兵,个个都是神箭手。完颜亮号称凭这五千细军他就可以横行天下无敌手。完颜亮死后,细军的编制被保留下来,作为皇帝的亲卫军。
金国的朝臣力阻完颜永济逃走。
这时,有五百细军不堪金军屡战屡败之辱,互相激励,自发出营跟蒙古人决一死战。这五百细军抱着必死的决心迎战来犯之敌。蒙军眼里的金军不堪一击,猛然遭遇这种类似自杀式攻击慌了手脚,纷纷后退。五百细军以寡敌众竟然击退蒙军,杀伤甚众。
此战让成吉思汗对金军刮目相看。他向被俘的金国百姓打听细军,问这支军队有多少人。当地百姓骗他说有二十万人。成吉思汗吓了一跳,以为之前跟蒙军交战的金军都是杂牌军,精锐部队一直没露面。成吉思汗担心再打下去没便宜可占,下令撤军。
野狐岭战役过后,金国精锐部队丧失殆尽,战争胜负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