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中华世纪谈

303,陈桥兵变

  960年——961年?都检点赵匡胤陈桥兵变废周立宋,是为宋太祖。

  960年元旦,传闻北汉勾结辽军进犯后周。后周朝廷命令赵匡胤率禁军出征。

  赵匡胤因为屡立战功,被柴荣提拔为殿前都点检,也就是禁卫军司令。

  大军走到陈桥(距京城开封40里的一处驿站)这个地方宿营。

  傍晚,天上出现了两个太阳。“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荡者久之”。两个太阳处于搏杀状态。这本是一种不太常见的大气光学现象,称幻日现象。但古人不明白其中原委,以为天降异象,预示着新皇帝出现。古人向来以太阳来代表君王,所以说“天无二日,地无二君”。如果天上有了二日,说明地上出现了二君。一个皇帝在金銮殿坐着,另一个皇帝会是谁呢?大家议论纷纷。

  其实这种议论从幼主登基那一刻起就已经出现了。朝野并不太情愿接受一个娃娃做他们的皇帝。“主少国疑,中外始有推戴之议”。朝野一直在私下议论,谁会取代这个小皇帝。

  将士们不睡觉一直议论到五更天。有人提议:一个小屁孩做皇帝他懂什么呢?我们抛头颅、洒热血,他会知道封赏我们吗?等他长大了懂事了,我们早战死沙场了。我们还不如推举点检赵匡胤做皇帝。

  于是,将士们簇拥到赵匡胤的营帐前高呼口号,拥护赵匡胤做皇帝。

  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试图拦阻,警告大家公开议论皇帝更立是杀头的大罪。

  有人拔出腰刀,大声说道:反正罪已经犯下了。如果太尉(赵匡胤行前被任命为太尉)不从,我们也不会束手待毙。

  赵匡胤的谋士赵普见势不妙赶紧上前圆场:皇帝更立是大事,容我们去跟太尉商议再定。

  两人入帐禀报赵匡胤。赵匡胤喝醉酒正在沉睡。两人把赵匡胤叫醒,告诉他军中生变。赵匡胤大惊,出帐安抚将士们。

  有人上前不由分说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然后带头欢呼万岁。

  赵匡胤半推半就接受了欢呼。

  赵匡胤身披黄袍,带兵返回京城。

  后周太后怀抱幼子让出皇宫。赵匡胤登基坐殿建立宋朝,史称北宋。

  赵匡胤登基前任宋州节度使,登基后便以“宋”为国号。

  赵匡胤出生在一个武将世家。据说他出生时“体有金色,三日不变”。众人以为是大富大贵的吉兆。其实婴儿出生后都是“体有金色”,这不是什么稀奇事儿而是自然现象,叫新生儿黄疸[dǎn]。如果黄疸严重那是毛病,比如急性肝炎。众人不懂,不忧反喜,以为胎里带的黄马褂。

  赵匡胤受家庭的影响,自幼爱好骑射和练武,练出一身的好武艺。赵匡胤在中国武术史上有一号,现在的太祖长拳传说就是赵匡胤所创。

  赵匡胤后来投到郭威军中效力,因为战功屡次升迁,在柴荣时代成为禁军统帅。柴荣视赵匡胤为亲信,和他以兄弟相称。但是赵匡胤在柴荣死后发动“陈桥兵变”,从孤儿寡母手中夺去皇位。

  史书都说赵匡胤是被动称帝。但有人根据一些细节考证,认为陈桥兵变是赵匡胤事先谋划的结果。

  不管怎么说,赵匡胤一步登天做了宋太祖。

  宋太祖虽然是武将出身,却非常有政治头脑、政治手腕。

  他上台伊始就开始加强皇权、重树皇威。

  史书上提到两个细节。一个是要求全国避他的名讳。

  古代下对上讲究避讳以示尊重。比如皇上叫李世民,臣下徐世勣(《隋唐演义》里面的牛鼻子老道徐茂公)就赶紧改名叫徐绩。有些皇帝比较体恤民情,登基后把名字改成生僻字减少民间的麻烦。

  宋太祖登基要求全国严格执行避讳制度,人名、地名都得改。弟弟赵匡义按家谱排的“匡”字也被改为“光”字。

  宋太祖通过避讳一事强调尊卑上下,突出皇帝的尊严。

  历朝历代的皇帝和宰相级的大臣商讨国事时,按现在的话讲,召开ZZJCW会议,与会者都有一个座位、一杯茶。大家坐在一起畅所欲言。

  宋太祖召集常委会时不给常委设座位,让他们站着说话。即使他们贵为百官之首也不能和皇帝平起平坐。与座位一起消失的是宰相的权力。宰相的权力被拆分、制约。

  以前的宰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党政军一把手,位高权重。宋太祖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枢密院(相当于中央军委)和三司(财政部)。宰相只管治国治民。宋朝形成“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虽然宰相手下管着兵部,但兵部已经有名无实,只是一个虚职,跟现在的国防部相仿。宰相位高而权不重。

  为了进一步制约宰相的权力,宋太祖又设“参政”,相当于副总理,使宰相不能搞“一言堂”。

  各部委和地方ZF也增设副职和部门拆分和制约一把手的权力。

  这样做虽然对加强皇权有利但也制造了大量的冗官冗吏。

  军权对皇权的威胁最大。宋太祖深知这一点,但轻易不敢对军权下手。历朝历代皇帝削藩很少能得到好的结果。宋太祖刚上台立足未稳,不想搞乱自己的阵脚。

  宋太祖对藩镇和将领尽力笼络,给他们加官进爵,多加赏赐。

  大部分藩镇有奶便是娘,对宋太祖登基表示祝贺。但有些藩镇怀念郭威,不承认宋太祖是合法皇帝,认为他是个篡位者。

  宋太祖派使者去昭义镇,通知节度使李筠新皇登基。李筠先是拒见使者,后来在大家的劝说下勉强跟使者见了个面。到饭口了,大家在一起吃个饭吧。李筠在饭桌上突然拿出郭威的画像,对着画像痛哭不已。陪同人员赶紧打圆场说李筠喝多了,不要见怪。

  使者回去告诉宋太祖。宋太祖非常不悦,开始对李筠多加防备。

  李筠的儿子进京面圣。宋太祖对他说,回去告诉你爹,我没做天子时,他爱怎样怎样,跟我没一毛钱关系;我既然做了天子,他要是不乖,我就不能不管了。

  李筠知道宋太祖对他已经有了猜忌之心,决定举兵反叛。他勾结北汉,为北汉做先锋,出兵袭取了泽州(山西晋城)。

  宋太祖速派大将石守信率兵讨伐,自己率大军随后增援。李筠率军三万迎战石守信,被石守信击败,退守泽州。宋太祖率军赶到,与石守信一起包围了泽州。宋太祖要求部队抢在北汉军队赶到之前攻下泽州。但是泽州防守顽强,宋军打了十天半个月也没能打下来。宋太祖急了,组织敢死队强攻泽州,自己率大军跟进。在宋太祖亲自督战下,宋军冒死冲锋终于攻破泽州。李筠在城破之时,投火自尽。

  淮南节度使李重进是郭威的外甥,也郭威手下一员大将。他听说李筠起兵后派亲信翟守珣去跟李筠联络,打算跟李筠联手南北夹击推翻宋太祖。但翟守珣跟宋太祖是旧相识,不支持叛乱,偷偷跑到宋太祖那里告发了李重进。宋太祖闻听大惊,请翟守珣务必设法拖住李重进,别让他跟李筠一起发难,等他平定李筠后再去解决李重进。翟守珣回去后劝李重进不要急着出兵,等李筠跟宋太祖两败俱伤之时再下山摘桃子。李重进相信他话,按兵不动。

  宋太祖平定李筠后,下令调李重进到平卢任职。

  李重进意识到宋太祖已经发现自己的阴谋,举兵反叛。宋太祖早有准备,再次御驾亲征讨伐李重进。石守信作为先锋,长途奔袭李重进据守的扬州。宋太祖赶到扬州时正赶上扬州被石守信攻破。李重进在城破之时跟李筠一样ZF而死。

  宋太祖两战两胜,平定了藩镇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