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思源迫切问道:“你怎么打算。”
聂未淡淡道:“我会去。”
他果然飞去纽约观摩。
格林那边有专家曾经参加过闻人玥的视频会诊,对聂未印象深刻,便邀请他参加此项研究。
德国人素来严肃拘谨,但聂未的表现令他们十分赏识。
那套用于“火花塞”手术的医疗器械世上仅有一套,而其中的一套磁性手术针,因为由聂未主持研发,更被命名为“聂未针”。
一年下来,这个医疗团队带着这套手术器械,在世界各地一共做了九十八例手术,成功率是百分之七十三。
其中聂未主刀共有三十二例,失败四例。
他们背后的医药公司开始考虑将这套器械投入批量生产——如果有更多的成功案例。
为了能够将投入转换为产值,整个医疗团队接下来选择病人会更加谨慎。
故而他们拒绝了为昏迷六年的闻人玥实施手术的要求:“时间太久了。”
甚至放出狠话:“我们不能冒险,让这套举世无双的手术器械及绝密技术进入山寨大国——聂未,除非你拿等价物来抵押。”
他们直接开出条件。
“我们眼中的等价物,就是你。”
作者有话要说:本章有超现实情节,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本章聂医森做手术的灵感来自于某一集的《犯罪心理》和广州市白云区京溪派出所副所长陈兴的英雄事迹。
麻醉师不分级的。不过格陵嘛,架空嘛。
其他与现实医疗不符的内容,大家多多包涵。这只是个故事,不是严谨的纪实小说。
本月很多琐事。争取再更一次。也可能不更。抱歉了。
☆、第十四章
“我和德国人签了意向书,借到这套器械。”聂未所要打的重要电话,就是通知应思源,“我决定在院内做一次‘火花塞’手术。”
应思源内心深处也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
美人沉睡百年,荆棘围绕,容颜不老,只是美好传说。
闻人玥并没有停止生长。
原本这株幼小垂柳,长在堤边,有微风小鸟为伴,正在慢慢抽条;如今却被禁锢在一方病榻上,一困就是六年——柳树变成了美丽的盆栽,再无自由伸展的机会,只能扭曲弯折。
“聂未,我跟进了你所做过的全部病例。”应思源毕竟年长,考虑问题比较保守,“最长昏迷者不超过八个月。成功的那些自不必说;失败的——”
死亡率是百分之百。
即使病人会在麻醉中安然逝去,应思源也无法接受,宁愿她就像盆栽一样地活着。
至少他们会勤加修剪灌溉,令她岁岁常青,不致枯败。
他劝这正如日中天,所向披靡的师弟,考虑清楚:“……我们的阿玥,已经昏迷六年。聂未,我们再等等……”
“科技的进步总也赶不上病人的变化。我不认为有等下去的必要。”他要在绝佳据点,以最新科技狙击这狂妄的病魔,“时机已经成熟。”
可是这病魔着实顽固又狡猾,稍不留神,子弹便会击中人质的眉心。应思源又动心,又担心:“即使有器械,你没有训练有素的医疗团队,如何开展手术?这不是一个人的英雄主义。”
“整个团队已经准备就绪,下周抵埠,由我主刀。”当然,一旦失败,他们不会承认做过这台手术,“麻醉师用我们自己人。”
应思源想了又想,终于道:“好。你需要我做什么?”
拿着电话的聂未站在办公室的窗边。
六年可以改变很多事情。
医院已经建起了三十六层的新外科综合大楼,神经外科位于第十八至二十层,分为七个区,共有四百六十三张病床。
十九楼的第五区由聂未带领两名医生负责。
“聂未,你需要我做什么?”
他对师兄说了三个字:“支持她。”
应思源放下电话,心头才生出一丝疑窦——不可能。德国人不可能这样慷慨,这样无私。
但是他已经无暇多想,立刻拨出一个号码:“……殷唯教授,打扰了。”
聂未一订手术台替闻人玥手术,院方便知道了。
所有高层大力阻扰,比应思源之初更甚。
他们夹迫聂未一起开会,要他放弃。
“聂医生你说什么——你要替闻人玥开颅?是不是我听错?还是你说错?既然聂医生不会错,那一定是我听错。”
“聂医生,你已经是准国手,不用挑战这种手术?挑战也要慎重。”
“聂医生,她已经昏迷六年。不要为了这个病人拆了自己的招牌。你六年来从未失手。你是医院的骄傲,我们下一期宣传打算采用你的形象。”
“聂医生,你是冉冉升起的新星,至少还可以发光发热三十年。她的亲人已经放弃了,不然也不会把她丢回医院。你考虑一下,值不值得?那些无良媒体会不会说我们做人体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