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鲜卑帝国

分章完结阅读9

  吏和坐享其成的高门地主,他的军队凡俘获二千石以上晋官,除去清廉的官员,其余全部杀死。525txt.他攻入城池,烧杀劫掠,俘获敌军,尽皆坑杀,一场战争下来,活埋的俘虏成千上万。公元307年,他和汲桑攻破邺城,杀死晋国新蔡王司马腾,杀害士民、掳掠妇女、抢夺珍宝,并学楚霸王项羽火烧宫室,曹操费尽心血营建的邺宫一片火海。司马越反攻邺城,汲桑石勒战败,石勒渡过黄河西投刘渊,凭借自己的才干屡次招降各地的义军,深得刘渊器重,被刘渊委以方面重任,让他总督山东征讨诸军事。

  第六章奴隶皇帝2

  公元308年(晋永嘉二年)是石勒人生重大转折的一年,他被汉主刘渊任命为辅汉将军率军转战赵魏之地(河北河南一带),正式成为方面大员,拥有自己独立的军事力量,并在第二年建立了附属自己的政治集团-君子营。石勒以三万之众先后攻克魏郡、汲郡、顿丘,百姓望风降附者五十余垒;石勒对壁垒的垒主一并授予将军、都尉印绶,挑选五万强壮者编入军队中,而后继续攻掠巨鹿、常山,人马迅速发展到十万余众。石勒十分注意吸纳人才,将归附的有身份的人士,特意编成君子营表示尊重之意,如此一来,以赵郡张宾等一大批智谋之士纷纷聚集到石勒身边,石勒以张宾为谋主。至此,石勒笼络了一批下级士族、庶族地主为其出谋划策,以羯人、匈奴人为军队中的主力为其攻城略地。石勒不识字,但悟性和理解力出奇的好,他让君子营的儒士给他讲读《左传》、《史记》、《汉书》,听完之后,总会提出正确的意见和独到的看法。比如当他听到汉书中的一段,郦食其劝刘邦重新恢复六国的故事后,非常吃惊地说道:“这主意太混账,刘邦怎么可能得到天下!”儒士们赶紧继续讲,张良劝刘邦不要听郦食其的办法,石勒松了一口气:“幸亏有张良啊!”羯族是个小族,最终能在他的带领下取得中原政权,和石勒的才干是分不开的。

  自古成大事者必有智谋之士的辅佐,石勒也不例外,他的张良就是张宾。张宾字孟孙,少年好学,博涉经史,不为章句,阔达有大志,常自比西汉张良,叹自己未遇良主。等见到石勒的军队之后,张宾对身边的人说:“我一一观察那些战将,没有比得上这位胡人将军的,可以和他一起成就大业!”然后手提长剑诣军门大呼请见,石勒见他一介书生,开始并未重视。后来,张宾多次向石勒献计,机不虚发,算无遗策,石勒这才注意到军中尚有如此奇才,安排他做军功曹,凡事必和他商量。石勒在汉人下品士庶、怀才不遇的儒生们的帮助下,加上他英勇善战,军队横扫河北,很快成为当时一支无敌的力量,不过,他明白,最终任务并不是河北而是洛阳。

  公元309年十月,已经称帝的刘渊第二次攻击洛阳再次遭到失败。扫除洛阳的外围,成为急中之急、重中之重的任务,刘渊封石勒为镇东大将军,并派出征东大将军王弥会合石勒攻掠河南。石勒采取一系列的军事行动,沉重打击了洛阳周围的晋军,彻底切断了洛阳与荆江地区和淮南地区的联络,为汉国攻占洛阳打下基础。在这一系列的战役中充分显示了石勒卓绝的军事指挥才能,他指挥军队忽东忽西,指南打北。公元309年十一月,石勒自信都南下攻取黎阳,310年正月率军南渡黄河,攻克白马,与王弥带领的三万人会师。二月,石勒袭取鄄城,杀兖州刺史袁孚,攻占仓垣,杀王堪。就在人们以为石勒要攻打许昌、洛阳之时,他又出人意料地北渡黄河,重新攻占冀州诸郡,得到河北人民的拥护。十月,石勒再次率骑兵两万渡过黄河在渑池打败晋国监军裴邈长驱入洛川,出成皋关,围陈留太守王赞于仓垣,这次战役被史书这样记载“为(王)赞所败,退屯文石津。”其实这不过是石勒采用的声东击西之计,他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切断洛阳与荆江和江淮地区的物资补给线,果然石勒率军直扑南阳,晋廷仓促之间派兵一万防守襄城,被石勒接连打下襄城、宛城,继续向襄阳进发,攻拔江西垒壁三十余处。

  石勒的战略目的达到,洛阳孤城一座。京师饥困日甚,太傅司马越再也坐不住,派遣使者以羽檄征集天下兵马入援京师。晋怀帝对使者哀叹道:“告诉他们,马上发兵还有救,晚了就来不及了。”然而各镇长官一则不满司马越专权,再则被石勒声威所震,竟无一人至洛阳。

  东海王司马越执政,以王衍为司徒,用其弟王澄为荆州都督,族弟王敦为青州都督,以琅琊王司马睿为扬州都督,三将分据三地以确保半壁江山。青州战乱,王敦退保扬州,司马越所依赖的地区只有荆江和江淮,现在被石勒切断三地的联系,不但两地的物资供应不上来,后路也被石勒堵死。司马越深知事态的严重,身着戎装入宫面圣请求征讨石勒。晋怀帝大惊,你把兵马带走,洛阳怎么办?后世评论司马越时,总喜欢指责他把晋怀帝丢下不管,是导致洛阳陷落的罪人,可在当时的情况下,这只能是唯一解决的办法,试想如果司马越困守洛阳,也许洛阳可以多支持两天,但各地的援兵不到,洛阳缺乏物资粮食供应迟早失陷。如果把皇帝带走,人心一散,洛阳马上就会丢失,司马越的大军必定会受到汉国主力部队和石勒的南北夹击。把皇帝留在洛阳,激励军民死守的斗志,自己率主力与石勒决战,用他的话说:“臣出,幸出破贼,则国威可振,犹愈于坐待困穷也。”我与石勒决战获许有机会,固守洛阳只有死路一条。

  第六章奴隶皇帝3

  司马越将自己的王妃裴氏、世子司马毗留下,派龙骧将军李恽、右卫将军何伦等将领守卫京师洛阳。把老婆儿子留下,司马越根本就不想丢下洛阳不管,他亲自挑选精兵良将,集合甲士四万杀向许昌。司马越想与石勒决战的如意算盘打得好,可惜石勒并不理会。此时,石勒占据江、汉地区,想作为长久根据地,张宾认为不行,史书没有记载张宾的话,但我们可以分析出他当时说的话,说我们占据江汉地区是插入司马越心脏的一把尖刀,他放弃洛阳,把晋国的精锐部队调到许昌为什么呀?就是想和我们决战,您呆在江汉地区不走,那不是活靶子吗?石勒听从张宾的话,依靠骑兵的机动性,频繁地调动晋军,又上演了一出调虎离山的好戏。石勒渡过沔水攻克江夏,司马越果然率军离开许昌,进军江夏(即今武昌),建业(即今南京)的司马睿也派王导总督各军北上,意图对石勒形成夹击之势。石勒旋即放弃江夏,北上攻打新蔡,杀死新蔡王司马确,然后避开司马越的主力直取许昌,杀死平东将军王康后扬长而去。

  心知上当的司马越匆忙回兵项城,因找不到石勒的主力,气怒攻心。此时晋朝青州刺史苟晞因受人调唆,对司马越不满,扬言说:“司马元超为宰相不平,使天下淆乱,苟道将(苟晞的字)岂可以不义使之!”移檄诸州,列举司马越的罪状。晋怀帝虽为司马越所立,但对他专权跋扈早感厌恶,又痛恨他把自己留在洛阳守孤城,亲赐诏书给苟晞,让他讨伐司马越。这一对活宝,大敌当前,不思一致对外,反倒起内讧,大晋国算是彻底完蛋了。这个苟晞也算晋朝的一个名将,破公师藩,打败过石勒,杀人如麻,流血成川,有屠伯之名,可惜全然不懂顾全大局。司马越得到消息后,知道大势已去,忧愤成疾,一病不起,病中做出了战略调整,东归下邳,放弃洛阳回到自己的根据地东海国,未行死于项城。

  他死了,一了百了,可是留下十万大军怎么办?司马越把后事托付给王衍,王衍字夷甫,生得神情明秀,风姿详雅,是晋国名士中杰出的人物。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口才特好,天天摇着玉柄麈尾大谈《老》《庄》,皮肤白嫩,手和白玉柄一个颜色。他清谈有个特点,正过来是他,反过来也是他,“口中雌黄”就是从他身上得来的典故。由于王衍人才出众,道骨仙风,又能信口雌黄,百论不倒,成为名士领袖。

  看看当时的名流怎样品评他的吧:王衍十二、三岁时曾经拜访山涛,山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道:“何物老妪,生宁馨兒!”(是哪个老太婆,生出了这样一个小孩子啊!)国丈杨骏想把女儿(小杨皇后的妹妹)许配给王衍,王衍认为他家门第不配,装痴卖傻不同意。司马炎闻其名,问他的族兄王戎:“夷甫当世谁比?”王戎更是狂捧小弟,“当代没人能比,得从古人中找。”恃才傲物的王敦过江后常对人称赞王衍:“夷甫处众中,如珠玉在瓦石间。”著名的画家顾恺之作画赞,称王衍“岩岩清峙,壁立千仞。”一个为世人如此崇尚的名士,死后却遭到千万人千百年来的唾骂,因为他背负了一个沉重的罪名:“清谈误国”。山涛在说出“何物老妪,生宁馨兒!”的话后又加上一句,“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后世的东晋将军桓温率水师自江陵出发北伐,与同僚们登上大船的高楼,遥望中原,深有感慨地说:“使神州大地沉沦,百年基业变为废墟,王衍等人不能不承担责任!”他的记室参军袁宏反驳说:“时运有兴有废,难道一定是这几个人的过错!”桓温勃然变色,讲了一个典故,把王衍比作一头只会吃草料不会干活的老牛,“过去刘表有一头千斤重的大牛,吃进去的草料豆饼比一般的牛多十倍,然而拉车赶路时,竟不如一头瘦弱有病的母牛。魏武帝曹操进入荆州后,就把它杀掉让士兵吃了。”

  王衍临死前清醒过来哀叹道:“如果我们齐心协力,不至于此啊。”他只是戴了一顶误国的大帽子,清谈不是他一个人的过错,晋亡也不是清谈的过错,社会的贫富不均,豪门的奢侈贪婪才是亡国的根本原因。

  王衍只会坐谈论道,夸夸其谈,如何懂得指挥军队,众人推他做元帅,王衍不敢当,让别人,谁也不肯指挥军队,西晋的政府和军队腐败成什么样子,十万人马竟然找不出一名主帅,此时若有名将与石勒放手一搏,孰胜孰败,尚在两可。找不出人选,众人无奈,只得秘不发丧,载着司马越的灵柩返归东海国,退回老根据地。

  他们不敢跟石勒打仗,石勒却不肯丢掉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亲率轻骑追司马越之丧,在苦县宁平城(在今河南郸城东北)追上晋兵,把无人指挥的晋军打得大败,“纵骑围而射之,将士十余万人相践如山,无一人得免者。”

  第六章奴隶皇帝4

  羯兵生擒王衍、司马范、司马济等诸王贵戚、士族豪门,石勒挺有意思,把他们召集到账幕中坐下,询问晋朝灭亡的原因。王衍不愧座谈名士,侃侃而谈,把灾祸失败的原因胡乱说了一通,又说什么不干自己事,我本来不想当官,对于世事一窍不通,更为可气的是竟劝石勒称帝,可能还想保住自己这条狗命吧。他这通胡言乱语,把个石勒气得够伧,心想我从小受尽苦难,老百姓水深火热,饭吃不上,衣服没得穿,哦,不干你们这帮治理国家的大臣们事儿,那干谁事呀?晋书的作者房玄龄先生美化了石勒的回答,石勒不识字,说不出这么漂亮的文言文来,但石勒就是这意思,他说:“君少壮登朝,名盖四海,身居重任,何得言无宦情邪!破坏天下,非君而谁!”命令左右将王衍扶出去,可能当时王衍已经瘫痪。众人七嘴八舌,讲些求饶的话,司马宗室之中真有不畏死的人,襄阳王司马范神色俨然,呵斥众人道:“事情到这地步了,说什么呀!”石勒佩服有胆气的豪杰,不忍心用刀杀害,半夜,羯兵推倒房屋墙壁,司马范等人体面的死去。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八王之乱使天下大乱,民族仇杀、群雄割据导致血流成河的灾难开始了,司马宗室和高门士族们自己酿造的苦酒只能自己饮下去。不要轻启战端,珍惜和平吧,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那是人间的地狱。

  石勒剖开司马越的灵柩焚尸,对人说:“乱天下的人就是他,我为天下报仇,焚其尸骨以告天地。”石勒将天下大乱的原因归结到司马越身上没有什么道理,司马越是八王之一,石勒是把对八王之乱的痛恨转移到司马越身上。当然东海王司马越对八王之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自从跟着楚王司马玮起事以来,每一次宫廷政变,第一次战争动乱,总能找到司马越的影子,司马越是个奸雄,也有能力,但不公平和腐败却不是一个司马越能够解决的问题,大晋国的灭亡势不可免。谁能继续撑起晋朝的旗帜呢?

  请看下一章,牛继马后。

  第七章牛继马后1

  “牛继马后”什么意思呢?是一个典故,相传司马懿当政之时便有经营天下之心,当时流传天下的讖书“玄石图”上载有“牛继马后”的字样,司马懿疑心司马氏得天下之后会被牛姓之人夺去,不惜用毒酒杀掉自己的大将牛金。世事难以预测,等到司马懿的孙子司马觐袭封琅琊王之时,他的妃子夏侯氏风流放荡,与小吏牛氏私通产下一子,这个人就是司马睿。

  司马睿,字景文,司马懿曾孙,琅琊恭王司马觐之子。公元276年(晋咸宁二年)生于洛阳,晋史载“有神光之异,一室